宜阳财政多点发力助推文化遗产“活起来”

日期:2022-05-30来源:

宜阳自东周时期置县已有2400多年历史,地处汉唐洛阳西安两京故道,县辖内文化古迹众多。一直以来,宜阳县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逐年加大文化遗产保护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扎实做好文物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同时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注重文旅品牌打造、产业融合提升,树立宜阳文化旅游城市名片。

依托人防手段,夯实文化遗产保护。按照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标准及市县分担比例,县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30.72万元用于文物巡管工作。一是组织安排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员12名,负责日常巡护;二是依照属地管理原则与各乡镇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督促各乡镇各级文物点日常巡护,计入乡镇年终考核;三是落实文物巡管工作制,指派专人工作队对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个月巡护不低于2次,市县保护单位一个月巡护1次,一般文物点半年巡护1次。

运用技防措施,提升修复、防护水平。宜阳县财政局积极筹措资金1204万元,先后实施了五花寺塔和灵山寺内建筑加固修复工程。其中:投入资金716万元,实施了宋代建筑五花寺塔的维修加固及防雷工程,全面消除五花寺塔病害和安全隐患,既保持五花寺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又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五花寺塔的历史、文化、科学及艺术价值;投入488万元,开展了晚明建筑灵山寺藏经楼、塔林加固及明代彩塑修缮工程,实现文物保护利用与传承协调发展的统一。

焕发文化遗产之光,擦亮文化旅游名片。围绕文化遗产保护,适度开发相关文化产品,建立相关的文化产业,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发展的良性互动。依托五花寺塔招商引资2.4亿元,投建成集文化、旅游、娱乐、住宿为一体的汉唐文化产业园,不仅焕发了五花寺塔的文化效应,更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由明代建筑福昌阁和宋代建筑燕堂书斋两部分组成的福昌阁建筑群,兼具古代建筑艺术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农历三月初三福昌阁庙会,持续擦亮宜阳文化旅游名片。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