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政资金 > 财政预决算

关于宜阳县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6年2月18日在宜阳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滑朝凯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宜阳县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务实奋斗、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2015年预算收支目标任务。
      (一)2015年预算收支情况
       1. 一般公共预算
       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县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96510万元,实际完成9756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1.1%,同比增长13.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0383万元,同比增长4.7%,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1.9%。
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县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87116万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上级追加专项补助58000万元,再加上新争取的转移支付补助、上年结余结转、调入资金、新增一般政府债券、政府性基金预算转列一般公共预算、超收收入等62800万元,减去上解省、市各项支出15000万元,调整后年度支出预算为292916万元,2015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际完成285598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7.5%,同比增长20.2%。
       按照新预算法和现行财政体制,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执行结果为当年结余6260万元,其中结转下年5060万元,为上级追加专款到位较晚形成的结转,净结余1200万元。
       2. 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5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5183万元,为年初预算43600万元的80.7%,同比下降17.2%。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7473万元,为调整预算43184万元的86.8%,同比下降26.8%。主要是土地类收支减少较多所致。
       总的来看,2015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比较理想,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目标。
       (二)落实县人大决议和主要财政工作情况
        2015年,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我们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把稳增长保态势作为首要任务盯紧抓牢,抓项目育财源,抓征管挖潜力,抓投入保民生,抓改革强动力,抓融资拓渠道,抓监管促规范,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1. 坚定信心稳增长。2015年,针对经济运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坚守目标不动摇,坚定信心稳增长,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全面贯彻落实《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财政支持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通过整合财政资金、调整支出结构、盘活存量资金、债券置换存量债务等方式,统筹各类资金9.5亿元,对新型城镇化、产业集群、金融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给予财政支持。一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4100万元,科学合理遴选项目,及时形成实际支出;合理调度资金,为新型城镇化、水利工程、公用事业、城市基础设施、交通等重大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大力支持金融发展。筹集资金1061万元,落实支持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县域金融机构支持产业集聚区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等,有力促进了金融业发展。三是围绕企业帮扶建立“三大基金”。在县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筹资3000万元,建立了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企业挂牌“新三板”奖励资金和金融机构奖励扶持资金等“三大基金”,开通中小微企业“助保贷”业务。
        2. 强化征管促增收。财为政之本,有财才有政,财兴则政兴。201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积极应对,克难攻坚,强化征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7568万元,为年预算的101.1%,增长13.2%,超额完成年度预算目标。一是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围绕年初制定的增长12%的预算目标,坚持收入征管例会制度,及时对收入任务进行分解、考核、通报,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加强财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做好收入预测和预算执行分析;规范非税收入征缴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征收,确保税收和非税收入应收尽收。二是完善收入征管机制。建立健全涉税部门协税护税信息平台,互通涉税信息,推进综合治税,形成齐抓共管的协税护税局面。三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充分发挥争取上级资金的主渠道作用,主动配合相关部门,找准上级政策与我县县情的结合点,积极争取上级普惠资金的同时,在争取省财政直管县补助、特殊县补助、产粮大县、产油大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生猪调出大县、革命老区、美丽乡村等示范工程和试点建设等相关资金上狠下功夫,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2015年全年共争取上级资金达18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3. 加大投入惠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以民生工程为重点,加快落实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支出。2015年全县财政民生支出21.9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76.8%,较上年净增3.4亿元。
        ●全县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060万元,比去年净增5106万元。发放60岁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8758万元;安排再就业资金1619万元;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229万元、城镇低保金1037万元,发放五保供养资金978.5万元。
        ●全县财政教育支出64506万元,比去年净增1005万元。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发放“两免一补”资金8840.2万元,惠及全县82422名学生;投入资金6000万元,加大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发放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446万元,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270人;拨付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资金458万元,资助学生2788人。
        ●全县财政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8036万元,比去年净增5570万元。加大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35元提高到40元;补偿参合农民医疗费用22737万元。
        ●全县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532万元。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免费开放图书馆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支持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滨河之声、农村电影放映、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活动。
        ●筹措资金6000余万元,及时兑现了离退休人员增加的离退休费及在职人员的“预增资”。
        4. 深化改革添活力。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把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作为最突出的中心工作抓紧抓实,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为主体,以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和强化信息化支撑为两翼,明确财政重点改革和重点工作任务,为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一是积极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要求,搜集资料,认真学习相关文件,试编了2014年度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认真学习、积极探索中期财政规划编制。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除涉密部门外,县直78个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公开了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更加细化规范,进一步提高了预算透明度。二是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严格落实国务院、财政部关于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政策规定,明确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全面清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转移支付、部门预算及财政专户结转结余资金,将收回的存量资金统筹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三是扩宽政府融资渠道。加快PPP模式推广应用,研究制订我县PPP项目操作指南和PPP项目合同管理文件,积极筛选组织上报PPP项目。目前我县已有4个项目入选财政部推介项目库,分别是投资14.4亿元的洛河宜阳—洛宁段治理工程项目、投资6.8亿元的中国汉山(洛阳)老年安养基地建设项目、投资6.2亿元的宜阳县职教中心建设项目、投资1.6亿元的宜阳县城区集中供热项目,以上4个项目总投资29亿元。四是改进财政监督机制。加强和改进财政监督工作,从内部控制机制、重点监督检查等方面,积极推进财政监督工作转型,着力实现以事后检查为主向全过程监督转变。组织开展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专项检查、涉农资金专项整治等检查活动,发现和纠正了一批存在的问题,促进了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得益于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帮助和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纳税人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改革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与财政支出刚性增加的矛盾日益加剧,收支平衡压力越来越大。财政保障能力与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差距较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财政政策的引导功能还需强化。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仍相对薄弱。财源项目税收贡献率较低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编制好2016年预算,做好各项财政工作意义重大。
        2016年,宏观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各项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十分集中。从收入来看,减收的因素在增多,增收的因素在减少,全面实施营改增、清理取消减少收费等,加上经济增速放缓、传统产业增长乏力、新兴业态支撑不足等将大幅减少财政收入。从支出来看,增支政策多、刚性强。加大精准扶贫投入,推进脱贫攻坚工程,全面贯彻落实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政策补助标准,落实交通便民出行工程、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职级并行、公车改革、养老金并轨等等,都需要大幅增加支出,收支矛盾是近年来最为突出的一年。
        2016年全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强化预算约束,推进预算公开透明,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范财政风险,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的财力支撑。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结合全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及财力情况,2016年预算拟作如下安排:
      (一)一般公共预算
       2016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安排105380万元,比上年增长8%,全年任务分解:国税部门收入计划20150万元;地税部门收入计划39930万元(不含烟叶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财政部门收入计划29600万元;烟叶税收入计划4000万元;耕地占用税收入计划6800万元;契税收入计划4900万元。其中:税收收入计划安排7378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0%,比2015年完成数增长22.2%。主要税收项目:增值税14550万元,比2015年完成数增长85.7%;营业税18300万元,比2015年完成数增长27.4%;企业所得税8200万元,比2015年完成数增长62.1%。非税收入计划安排31600万元,下降15%。主要收入项目:专项收入4200万元,与上年持平;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0700万元,比2015年完成数下降22.9%;罚没收入2700万元,与上年持平;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400万元,比2015年完成数增长19.4%。
       2016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5380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13206万元,减去各项上解预计数15000万元,一般预算财力为203586万元,上级提前告知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27716万元,加上上年结转5060万元,2016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总额为236362万元,全部安排支出。主要支出项目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4099万元,与上年持平;
        教育支出55501万元,同比增长11.6%;
        科学技术支出3366万元,同比增长12.2%;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989万元,同比增长12.6%;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1578万元,同比增长12%;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2087万元,同比增长18.5%;
        农林水事务支出29572万元,同比增长15%;
        住房保障支出9360万元,同比增长135.5%;
        预备费4000万元,主要用于特大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临时救助。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6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2020万元,其中土地类收入计划3000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按照“以收定支、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结余结转下年安排使用”的原则全部安排支出。
        三、完成2016年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2016年,我们将按照预算法的要求,勇于改革创新,依法科学理财,努力完成全年各项预算目标任务,让财政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着力助推产业转型。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大产业发展类专项资金的统筹力度,做大做实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营改增”扩围,有效落实结构性减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培育壮大财源。
       (二)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和重点项目。围绕办好民生“十大实事”,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财政支农各项政策,加大对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资金投入。继续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支持住房保障建设。推进交通便民和文体惠民工程。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医疗养老保险等政策。落实鼓励进城农民购买普通商品住房政策。支持公共安全建设。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宜阳生态宜居水平。
       (三)严格财政监督检查。严格执行预算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推进专项资金动态监控工作,加强对重点民生工程、重大项目建设以及涉农资金等重要领域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惩戒力度,确保各项财税政策有效落实和财政资金安全运行。深入推进政府及县直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等信息公开工作,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纪检监察、审计及社会各界监督。
       (四)推进法治财政建设。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改革,探索中期财政规划编制。逐步将政府性基金中用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机构运转等项目列入一般公共预算。完善财政支出政策和标准,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强化年度预算约束力。继续清理财政结余结转资金,有效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肃政府采购监管、财政投资评审纪律,深化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依法依规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不断提高收入质量,努力实现收入增长预期目标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三公经费总体只减不增,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工作流程,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扎实、对党忠诚、个人干净、勇于担当的财政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2016年财政工作和改革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指导,认真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奋发进取,改革创新,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