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民忧 办实事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
日期:2021-10-29
来源:
今年以来,县教体局紧紧围绕“优化布局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坚持优先发展、强化保障能力”基本原则,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有效解决“城市挤、乡村弱”、化解中小学“大班额”、城区学前教育“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等突出问题,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由“量”的扩张迈向“质”的提升转变,持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有序推进资源优化整合
(香鹿山镇下韩分校)
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工作由县政府统一领导和部署,各乡镇人民政府及中心校具体实施。各乡镇人民政府和中心校成立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本辖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科学、合理地制定本辖区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实施方案,并按方案有序实施。
(水磨头学校)
在人口较为集中、生源有保障的地区设置完全小学;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区、但又无法完全调整的学校,设置低年级学段的教学点;在乡镇设置寄宿制小学,配建学生宿舍、食堂、教工宿舍等生活辅助用房,满足学生寄宿学习需求。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原则实施学校调整,并设置适当的过渡期,遵照学生、家长意愿和当地社会需求等现实情况稳步实施学校布局调整。
(实验小学西校区)
自今年5月开始,我们坚持科学性、发展性、稳定性的原则,对我县基础教育学校进行实地调研、查看、规划,并通过走访、宣传、动员等形式不断推动此项工作,经过3个月的时间已将整合学校的教师、学生合理安置。截止目前,16个中心校93所小学(含教学点)、1所初中均已整合到位。
二、持续实施集团化办学
县教体局通过“集团化办学”模式,积极盘活城区附近教育资源,缓解城区“入学难”“大班额”问题。目前,通过实验小学、城关镇中心小学等学校的辐射带动,一些分校发展相当迅速,实验小学西校区、城关镇中心小学水磨头校区均已成为家长们竞相追逐的热门小学。
(水磨头小学)
在此基础上,锦屏镇东店小学更名为锦屏镇中心小学寄宿部,将容纳200名学生,两校采用统一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师资源共享。
香鹿山镇福和希望小学更名为香鹿山镇中心小学下韩分校,由香鹿山镇中心小学统一管理、统一部署,实行集团化办学。下韩分校供应学生午餐、晚餐,实行课外延时服务,解决“孩子上学难、家长接送难、作业辅导难”三大难题。学校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打造管理育人、课程育人、教学育人、师德育人的管理模式。
(锦屏镇高桥小学寄宿部)
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锦屏镇中心小学寄宿部配备14名教师,1——6年级共招收134名学生;香鹿山镇中心小学下韩分校招收两班小一新生54名,实现了我县集团化办学的完美开局。
三、扎实落实市县民生实事
教体局对市县民生实事项目多次研究部署,召开专题会议和现场会议加快推进。各项目牵头科室(单位)发挥统筹作用、加强协调,积极推进市县教育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确保各项目标圆满完成。
(一)改扩建实验初中综合楼、城关镇宜洛小学教学楼、董王庄乡洞子沟小学学生餐厅项目,新建第三实验幼儿园,改扩建三乡镇中心幼儿园、高村镇中心幼儿园,新建、改扩建樊村镇宋村小学运动场、白杨镇漫流小学运动场、莲庄镇孙留小学运动场、柳泉镇一中运动场,目前都已竣工投用。
(二)新建韩城镇二中、董王庄乡中心小学、樊村镇中心小学173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均已竣工。
(三)根据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工作安排,今年我县招收特岗教师100名,全部分配到农村乡镇。
四、全力实施“1223”工程
以“宜居宜业 富美宜阳”为总目标,在“守正创新,躬耕力行,勇拼一流”宜阳教育精神的引领下,县教体局以实施“1223”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宜阳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体局科学设定了宜阳教育奋斗目标,即三年时间站稳全市教育第一方阵,五年时间进入全市教育一流行列;并决定实施实施“1223”工程。(“1223”工程即“1”是坚持改革创新思维,要以改革创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2”是两个创建:创建区域性名校和创建差异化目标评价体系;“2”是两个提升: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校长业务能力;“3”是三个保障:抓好党建,确保正确的教育方向;建强队伍,确保教育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健全制度,确保人人工作有章可循。)
教体局要求,全县各学校要紧紧围绕“奋斗目标”,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改革发展。城区乡镇要选推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学校创建名校,农村乡镇至少要选推1所小学、1所初中创建名校。从课题引领发展,坚持课堂主阵地育人,以奋斗目标的差异化,实现差异化考核,创建差异化目标评价体系,使每一位老师都能找到职业幸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校长业务能力,创新工作方法,突出学校软实力建设,让组织推动变成个人的自觉行为,塑造精神动力,铸就学校灵魂。同时强化3个保障,抓好党建,建强队伍,健全制度,凝聚各方面力量,持续办人民满意教育。
教体局的一件件为民实事,一桩桩利民举措,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正在宜阳大地上从梦想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