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阳县荣获2019年全省财政管理工作考核先进县殊荣
-
日期:2020-09-30
来源:
近年来,宜阳县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健全体制机制,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高。《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对2019年财政管理工作考核先进市县给予表扬的通报》(豫财预〔2020〕83号)表彰宜阳县为2019年全省财政管理考核先进县,全省县级排名第一。宜阳县的主要做法:
——着力加强财政预算执行。一是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准确测算本地区可用财力,然后科学、合理地确定支出预算。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原则,统筹安排各类资金。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保障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需要。2019年,全县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八项重点支出合计34.2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5.5%,同比增长15.5%。二是严控“三公两费”,规范支出行为。切实提高预算约束力,严格控制“三公两费”预算调整,预算执行中不追加部门“三公两费”预算,三公两费支出得到了有效控制,相关支出持续下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预算管理细则,实现“三公经费”预算逐步下降。2019年、2020年“三公两费”预算分别下降6.9%、5.3%。三是补短板强弱项,支持民生改善。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积极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县民生支出31.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2%,为全县人民办了一大批好事实事,在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2019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0亿元,占年度调整预算的99.8%;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6.57亿元,占年度调整预算的97.2%。
——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一是严格落实政策规定。根据国务院、财政部关于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政策规定,明确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全面清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转移支付、部门预算及财政专户结转结余资金,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二是全额收回结余资金。对部门结转结余资金,县级预算安排形成的部门用款额度结余统一收回,结转一年及以上仍未使用完毕的视同结余收回财政总预算统筹使用。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形成的部门用款额度结余统一收回,结转两年及以上仍未使用完毕的视同结余收回财政总预算统筹使用。三是健全结转和结余资金清理机制。对结余结转资金常年居高不下、统筹使用不力的部门,县财政适当压减其下年度的部门预算。2019年清理收回财政存量资金8813万元,对于已收回国库的存量资金,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资金支持的领域,尽快安排,当年全部形成实际支出,避免了资金“二次沉淀”,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严格规范国库库款管理。一是加强库款管理。合理调度资金,严格预算约束,加快支出进度,压减库款规模,及时拨付债券资金,认真清理暂付款,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既减少了资金闲置,提高了资金效益,又保证了库款保障水平,库款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二是提高资金效率。加快预算分配下达和资金拨付效率,并采取通报、约谈、惩戒等有效措施,督促落实部门主体责任,加快部门预算执行进度,确保重点项目资金及早拨付支出。2019年,各月库款水平指标均处在合理区间;库款月均余额3255万元,较上年月均减少3123万元;库款余额相对水平由0.16下降到0.07,下降56%。三是用好专项债券。及时与债务管理部门沟通,提前做好专项债券的前期准备工作,对已入库的专项债券资金,减少资金留存国库时间,及早形成实际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19年上级下达我县转换债券资金3.11亿元,及时完成分配工作。
——稳步推进预算公开。一是严格落实规定。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规定,及时公开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两费”预决算,全县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除涉密单位外)预决算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进行了公开,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的监督。二是严格公开程序。县财政局在县人代会后20个工作日内,将经县人代会审批的2019年度财政收支预算通过县政府门户网站予以公开;各预算单位在县财政局批复部门预算截止日期后20个工作日内,将本单位的2019年度部门预算和“三公两费”预算表格及文字说明材料电子版报送县财政局部门预算管理股室,经审核无误后,在县政府门户网站予以公开。三是不断完善预决算公开机制。部门预决算按照“时间、范围、内容、形式”四统一原则进行公开,让社会公众找得着、看得懂、能监督,2019年度预决算公开率均达到100%。
——切实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一是切实规范债务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规范债券资金使用,调整债务结构,筹措资金置换融资成本较高的存量债务,逐步建立起举借有度、化解有方、管理有序、监控有力的政府性债务管理新机制,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强政府性债务运行情况实时监测,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严格执行限额预警红线,做到风险防控可控。2019年政府债务率为78%,风险等级评定结果为绿色等级。二是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见险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坚持快速响应,分类施策、各司其职,协同联动、稳妥处置的原则,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2019年完成隐性债务化债任务的142.4%。三是充分发挥债券资金效益。依法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既开好“前门”,稳步推进政府债券管理改革,强化政府债券资金绩效管理,提高政府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发挥政府规范举债的积极作用,支持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又严堵“后门”,守住国家法律“红线”,坚守财政可持续发展底线,加大财政约束力度,硬化预算约束。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资金支持新开工项目建设,确保在建项目资金链条不断。2019年争取债券资金3.56亿元,主要支持棚改、土储、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领域,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扎实做好其他财政管理。一是加强资金整合。严格按照《河南省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实施办法》《河南省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宜阳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专账,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资金使用模式,对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中央财政及省配套、省级、市级财政安排的资金进行整合,2019年整合涉农资金2.6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二是强化资金监管。制定出台了《宜阳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宜阳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完善《宜阳县2019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为提高扶贫项目实施和扶贫资金使用质量打下了扎实基础。同时,创新扶贫资金管理手段,自行设计开发了一套扶贫资金远程审批系统,各扶贫资金使用单位在拨付资金前,按要求将相关报账资料上传到县财政局,县财政局实行三级审核,对报账资料确认无误后,发出审核通过指令,资金使用单位方可拨款,完全实现了资金一笔一笔审核的要求。全年共发现和纠正各类问题300多个,提高了扶贫资金的使用质量。三是优化管理程序。在拨付资金过程中,每个环节即来即办,不无故拖延拨款,对报账手续不全者,缺少要件时,工作人员讲明内容,指导手续完善,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并实现扶贫资金使用零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