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政局 > 最新动态

为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目标任务,宜阳县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管理、多方参与”的课后服务工作机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师资、保障工作经费、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宣传监督等多方面稳步推进课后延时服务,真正推动了双减工作落地落实。

宜阳县现有义务教育学校100余所,在校学生66692名,已有85所学校58449名学生参加课后延时服务。宜阳县财政局充分履行财政职责,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经费常态化保障,为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稳步推进保驾护航。

一、部门联合,凝聚合力,推动政策落地。认真学习上级关于中小学课后服务的相关文件,积极参与课后服务研判会,对全县中小学现状及课后服务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讨论研究,并组织相关人员到先进县区学习借鉴,总结交流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宜阳县教育体育局等七部门关于做好宜阳县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指导意见》,为课后延时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二、科学制定,强化监管,夯实经费保障。经过测算和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全县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标准,制定出台相关文件,规定了收取课后服务费的标准和要求(城镇学校600 //学期,乡村学校500//学期,对建档立卡、低保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减免),还可采用代收费方式由社会组织和校外专业机构提供课后服务,以满足课后服务需要,确保课后服务顺利可持续实施。财政部门持续优化中小学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保障财政经费投入,强化相关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监管。课后服务收缴费用,由财政部门统一监管,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课后服务教职工补贴发放,不足部分县财政予以补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法定工作日课后服务报酬按照一定标准核定发放。对学校外聘的参与课后服务的社会专业人员,根据主管教育部门审核备案协议,支出相关劳务报酬。

三、压实责任、紧抓根本,回归教学本质。课后服务坚持公益性、普惠性,采取“5+2”模式,每周5天、每天2小时的课后服务时间。在保证教学课程安排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采取一校一案,坚持多样组织,充分整合校内外活动资源,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开设学生社团、组织各项兴趣活动,多维度、立体化打造课后延时服务新课堂。

县财政在保障资金安全的情况下,按照时序性原则及时拨付资金,不断强化资金监管,为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