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最新动态

就业是民生之本,亦是巩固脱贫成果年来,县人社局坚持把就业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抓手,遵循精准帮扶、分类施策的基本原则,以提升脱贫劳动力就业能力并实现稳定就业为首要任务,探索总结出的“1234就业帮扶体系”,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和充分肯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建立一个台帐,实现脱贫劳动力服务管理。以行政村为单位,对全县脱贫劳动力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核实其就业意愿、培训需求、技能水平、岗位需求等基本信息,建立完善脱贫劳动力就业信息管理台账,依托信息化管理手段,全面掌握全县脱贫劳动力就业状况,切实做到脱贫劳动力底数清、就业状况台账明、服务管理跟得上

坚持两个到位,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扶持。一是政策宣传到位。通过发放宣传彩页、就业信息平台发布、组织帮扶责任人到田间地头宣讲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等各项就业帮扶政策,累计发放宣传彩页8万余份,提高脱贫人口的政策知晓率。继续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责任,持续落实转移就业等行业惠民政策,保持现有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极大地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二是资金补贴到位。认真落实就业帮扶各项补贴措施,参加技能培训期间发放生活补贴,外出务工发放交通补贴。今年来,累计发放脱贫劳动力培训生活补贴27.25万元,发放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交通补贴50.37万元,进一步提高了脱贫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和外出务工的积极性,降低了培训期间生活成本和外出务工成本。

开展三类培训,提高脱贫劳动力就业能力。结合我县脱贫劳动力特点,依托县高级技工学校和县培训中心,坚持“围绕重点人群抓培训、围绕产业抓培训、围绕市场抓培训”,即:围绕文化素质不高、接受能力较弱的脱贫人口劳动力及妇女劳动力,重点开展电工、电焊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等建筑类工种培训和家政服务员、缝纫工、中式面点师等服务类工种培训;围绕我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体系,重点开展果树栽培及修剪、大棚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特色种植养殖类工种培训;围绕我县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发展,重点开展旅游服务技能、网店经营等新兴市场技能类培训。今年来,累计培训脱贫劳动力1233人,其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培训+就业+脱贫”模式推出后,国家、省、市多家主流媒体对我县技能培训帮就业固脱贫模式进行了宣传报道,其中:学习强国平台《一位贫困户的“昨日今朝”》主要讲述了韩城镇秦王村建档立卡脱贫户王聚才通过参加足疗培训脱贫摘帽奔小康的事迹;河南商报《宜阳免费培训贫困妇女做月嫂,今年已超千人受益,有月嫂年入10万》,洛阳日报《“宜阳红”品牌映红脱贫路》主要讲述了宜阳脱贫家庭妇女通过参加家政服务员培训,在家政服务领域实现新价值、创造新生活,成为就业促脱贫中坚力量的故事。

突出四个强化,保障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一是强化品牌建设。发挥劳务品牌带动就业作用,重点培育“宜阳红家政”“宜阳足疗师”“宜阳艾灸师”等劳务品牌。对培训后的“宜阳红”家政服务员,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统一挂星,在上海、郑州、西安、洛阳等大中城市建立劳务协作基地,推荐安置工作;与远元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成宜阳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封闭培训、志智双扶,为培训后学员提供就业岗位;积极开展艾灸师培训,培育“宜阳艾灸师”劳务品牌,拉长我县艾草产业链条。注重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通过举办外出务工人员欢送仪式,举行县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座谈会,邀请脱贫户就业创业典型分享经验、交流心得等形式,突出典型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目前,我县年输送足疗技师1500人次、家政服务员1000人次、艾灸师1000人次以上,初步把宜阳打造成了足疗之乡、家政服务之乡、艾灸师之乡,并在省内外享有盛名。三乡镇坡头村脱贫户梁清霞,家中两个在校生,自身没有一技之长,家庭经济十分拮据,参加家政服务培训后现在郑州一家月子会所就职,月收入8000元;韩城镇秦王村脱贫户王聚才患有腿部残疾,靠维修电器维持一家开销,生活举步维艰,参加足疗培训后就职于开封市远元足疗店,月收入5000元以上,后又发动其儿子参加足疗培训,现就职于洛阳市远元足疗店。今年年初,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王聚才以足部保健师的身份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并受到副省长戴柏华等领导的亲切接见。在王聚才的影响下,同村的席海朝、冯淑芳、马念粉等11脱贫纷纷加入到“宜阳足疗队伍中,真正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的目标。二是强化创业带动。持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对脱贫人口贷款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办理,精简审批手续。目前已为脱贫人口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5万元;依托国家级返乡创业试点县、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优化返乡创业环境,出台乡贤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引导乡贤返乡创业。目前,我县乡贤返乡创业已有2387人,带动7251人就业;结合“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宜阳永晖创业孵化基地,对吸纳一定比例脱贫人口的乡镇、村创办经济实体入驻后,为其提供各类咨询、辅导等创业服务,并落实房租、水电、物业费用减免等政策。目前,已入驻基地的51家企业中,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26家,吸纳创业人数164人,直接带动就业480人,提供就业岗位及关联岗位1600余个,其中脱贫劳动力1100余个。三是强化兜底安置。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作为就业帮扶的兜底性举措,按照“控制总量、因事设岗”的原则,统筹各行业部门积极开发乡村保洁员、护林员、巡河员等公益性岗位,结合防疫防灾等工作,开发道路卡点值班、汛期值班等临时性岗位。目前,已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2085个。四是强化疫情防控期间返岗务工工作落实。疫情期间,积极与县外企业及产业基地等用工单位的对接,收集企业招聘岗位信息,通过县乡村三级就业信息平台、村级务工交流微信群、政府门户网站等方式,及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针对返岗人员出行困难问题,积极与交通部门沟通协作,根据就业目的地疫情情况和复工复产时间表,开通免费直达专车,采取安排专车、专人带队,跟车全程服务等方式,实现“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的无缝衔接。对无法集中、不能形成规模输出的人员,做好疫情防护知识宣讲,每人发放一份《致全县外出返岗农民工朋友们的一封信》,确保返岗务工人员安全到达岗位。疫情期间,共组织劳务输出61批5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