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阳县2021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
-
日期:2021-03-06
来源:宜阳县农业农村局
一、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流行风险分析
据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大区预报和市植保部门、县植保站调查,预测2021年我县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将偏重发生,需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一)小麦重大病虫害。预计全县小麦“四病一虫”发生面积140万亩次,同比增加19.9%。其中小麦条锈病,如果3月中旬至4月份气候适宜,随着外地菌源持续大量传入,有偏重发生的风险;赤霉病在洛河沿岸流行风险高,若天气条件有利,其它麦区也有偏重发生的可能;纹枯病、白粉病中等偏重发生;小麦蚜虫在大部分麦区发生程度将重于常年;茎基腐病发生范围将续扩大,程度有所加重。
(二)玉米重大病虫害。预计全县玉米“四虫”发生面积同比增加25%。草地贪夜蛾发生范围将扩大到我县大部分玉米种植区,见虫面积会继续增加,局部可能出现高密度集中危害;粘虫偏重发生,其中二代、三代粘虫存在局部暴发成灾的风险;玉米螟、棉铃虫全县中度发生,其中三代玉米螟、四代棉铃虫在部分地区发生程度明显偏重。
二、思路目标
(一)总体思路。贯彻落实《2021年河南省“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洛阳市2021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千方百计保持粮食发展好势头,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作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联防联控,加密监测预警,突出绿色防控,推进统防统治,组织应急防治,坚决遏制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暴发成灾,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和农药减量化有机统一。
(二)行动目标。确保小麦、玉米等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流行性、暴发性重大病虫害重发区防治处置率达到100%,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4%以上,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快推广,农药减量化持续推进。
三、重点任务
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抓住重点区域、关键时节,打好两大防控战役,赢得粮食丰收主动权。
(一)打好小麦“两病一虫”防控突击战。条锈病:加强预测预警,一旦发生,及时组织统防统治、应急防治,治早治小,严防大面积流行成灾。赤霉病:洛河沿岸病害常发区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抓住抽穗扬花期关键时期,全面落实预防控制措施;其他麦区立足预防、适时用药不放松,一旦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立即组织喷施保险药,严防病害发生流行。蚜虫:在防治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兼治压低基数基础上,重发区突出抓好穗期蚜虫防治,严防暴发成灾。同时,兼治叶锈病、白粉病、麦叶蜂等其它病虫害,达到一喷多效,实现综合控制。
(二)打好玉米重大虫害防控阻击战。草地贪夜蛾:加强监测预警,进一步强化监测阻截布控,层层截阻诱杀迁飞成虫;科学用药,及时统防统治,应急防治,治早、治小,全面扑杀幼虫。粘虫:充分利用虫情测报灯,密切关注灯下外来蛾量,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抓住幼虫3龄暴食危害前的关键期,突出早査早治和集中统一防治,防止局部暴发成灾。玉米螟:坚持压前控后,重点做好苗期、大喇叭口期防治,压低田间虫量,减轻后期发生程度和防治难度;棉铃虫:采取成虫诱杀和幼虫防治相结合,玉米田防治与花生、蔬菜等作物田防治相结合,抓住三龄前抗性低的有利时机,及时开展药剂控制,努力减轻玉米穗期危害。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重大病虫监测网络,完善测报制度,增加测报人员,提升监测预报信息化水平,加强常年重发区监测调查力度,密切跟踪、准确掌握发生消长动态,适时启动重大病虫周报制度及日报制度。加强大田普查和专家会商,准确把握重大病虫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明确重点防控对象、关键区和最佳防控时间,科学指导防控行动。
(二)强力推进统防统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指导,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切实提高防病治虫效果、效率和效益。培育一批应急防治队伍,配备高效施药机械等现代化防控装备,提高重大病虫应急防治能力。支持各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自防自治,示范带动周边农民开展科学防控;在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高产创建示范区和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统一组织防控工作,确保统防统治全覆盖。
(三)大力推进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大力推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可持续治理,促进农药减量化。加快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推广应用,集成一批以生态区域为单元的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四)推进科学安全用药。持续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指导,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品种和高效药械应有,坚持达标防治、对症选药、适时适量用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用药规定,严防违规用药,避免乱用药。组织“科学认识农药使用”专题宣传,宣传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成效,营造良好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遵循“属地管、分级负责,抓落实”的基本原则和“政府主导、部门实施、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压实防控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及早安排部署,强化督导检查,确保“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扎实开展。
(二)强化指导服务。及时印发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和指导意见,层层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在防控关键时期,派技术精干力量深入生产一线,利用现场培训,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开展防治,确保防控技术落到实处。
(三)强化资金支持。在管好用好上级财政资金的同时,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确保监测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支持重大病虫防控工作。
(四)强化宣传引导。加强信息报送,做到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对下有通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增强农民群众主动防治意识,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行动安排
(一)制定行动方案。2月下旬,制定印发《宜阳县2021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技术路线和工作要求,细化具体实施方案。
(二)及时动员部署。3月中旬,组织收看省厅召开的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视频会,4月中下旬召开全县小麦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会,7月下旬-8月上旬召开全县草地贪夜蛾等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分阶段、分作物、分区域动员安排防控工作。
(三) 严格信息报送。2月下旬--5月下旬做好小麦重大病虫、6月初--9月底做好玉米重大病虫发生防控信息“一周一报”制度,条锈病、赤霉病防控关键时期实行日报制度,同时执行新发突发重大病虫害当天即报制度,及时掌握发生防治动态,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四)加强督促指导。3月中旬至5月中旬、7月中旬至9月中旬,分派技术指导组,落实分片包干联系督促制度,采取日常沟通联系和关键时期现场指导相结合形式,及时掌握夏粮、秋粮重大病虫发生和防控进展,督促并协助防控措施落实。
附件:1.宜阳县2021年小麦“两病一虫”防控技术要点
2.宜阳县2021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要点
附件1
宜阳县2021年小麦“两病一虫”
防控技术要点
2021年小麦病虫害防治以条锈病、赤霉病和蚜虫“两病一虫”为主攻对象,抓住关键时机,落实关键措施,切实提高防效,减轻危害损失。
一、小麦条锈病
要按照“准确监测,带药侦査,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的防控策略,加强病情监測,搞好大田普查,一旦发现,及时封锁控制发病中心,打点保面、严防大面积流行成灾。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做到应治尽治,压低菌源基数,最大程度延缓病害向周边麦区传播扩散速度。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戊唑醇、氟环唑、已唑醇、丙环唑、丙唑. 戊唑醇、丙硫菌唑. 戊唑醇等。
二、小麦赤霉病
在科学肥水管理、清沟理墒等农业防控措施基础上,切实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适期用药。洛河沿岸赤霉病常发区,落实“见花打药”药剂预防措施,如遇连阴雨、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应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再次施药,进行第二次防治。其它偶发区,一旦适宜病害发生的气候条件,应抓住小麦扬花期,及时用药预防。二是坚持合理选药。推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如丙唑. 戊唑醇、氰烯. 戊唑醇、丙硫菌唑. 戊唑醇等),并采取轮换用药等措施,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药性产生。农药产品剂型上尽可能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三是坚持科学施药。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热雾机、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无人机等施药机械,尽量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尽可能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添加相应的功能助剂,保证适宜的雾滴大小和药液均匀展布。植保无人机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作业,应添加沉降剂,施药时要用足药液量(亩药液量应在1升以上),确保防治质量。
三、小麦蚜虫
突出抓好小麦穗期蚜虫防治,一旦百穗蚜量达500头,立即组织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提倡结合小麦“一喷三防”,将杀虫剂与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叶面肥等,科学配方、混合喷酒,综合控制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等多种病虫危害,达到一喷多效。防治药剂可选用吡虫啉、呋虫胺、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氟啶虫胺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蚜酮等。
附件2
宜阳县2021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要点
草地贪夜蛾是远距离迁飞的重大害虫。按照“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的要求,加强监测,及时预警;强化监测阻截布控,层层阻截诱杀迁飞成虫;突出主要作物和关键节点,坚持群防群治、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控相结合,治早、治小全面扑杀幼虫,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一、加强监测预警
增强测报力量,加密布设高空測报灯、性诱等监测设备,开展联合监测,信息实时共享,全面掌握成虫发生动态。以玉米为重点,定点定人定田,加强系统观测和大田普查,掌握产卵数量、幼虫密度、被害株率,明确重点防控区域和关键防控时期,确保防控时效性和防控效果。
二、实施草地贪夜蛾监测阻截布控
进一步做好我县的监测阻截、监测防控建设;要监测草地贪夜蛾迁飞动态,诱杀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要加强大田普查,对集中发生区实施统防统治、零星发生区实行点杀点治,降低发生基数,减轻发生为害和传播蔓延,保护我县玉米生产安全。
三、优化技术措施
一是理化诱控。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物诱杀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二是生物防治。在虫口较低区域,采用球孢白僵菌、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早期预防幼虫,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等天敌,促进可持续治理。三是科学用药。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抓住幼虫低龄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推广应用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甲维盐、虱螨脲、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等,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
2021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