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宜阳县居民健康信息报告
-
日期:2021-12-06
来源:
2021年宜阳县居民健康信息报告主要来源于三个监测系统:一是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二是河南省肿瘤直报系统;三是河南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发现如下:
一、宜阳县居民死亡情况报告
(一)粗死亡率
2021年宜阳县居民总死亡率为577.93/10万,其中男性为669.87/10万,女性为478.8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
(二)死因顺位
宜阳县居民死因排在前5位的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为161.95/10万、140.19/10万、131.40/10万、47.85/10万、35.29/10万,其中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均为慢性病,这4种慢性病共占全部死因的81.13%。
2021年宜阳县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从年龄组分布看,慢性病死亡率随着年龄递增呈上升趋势,且呈现年轻化现象,从35岁开始,35岁组人群组死亡率明显升高,60岁以上人群组急剧上升,85岁及以上年龄组死亡率达到最高。
(三)具体死因特征
宜阳县总人群具体死因按系统分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前三位依次是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缺血性心脏病(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恶性肿瘤主要以肺癌、胃癌、食管癌为主,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呼吸系统的其他疾病为主。
二、宜阳县居民肿瘤发病情况报告
(一)粗发病率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要求,为保证肿瘤监测数据完整性、可靠性,2021年应对2017年肿瘤发病数据进行分析报告。2017年宜阳县居民恶性肿瘤总体发病率为267.90/10万。发病率前十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食管癌、肺癌、胃癌、结直肠肛门癌、肝癌、乳腺癌、子宫颈癌、胆囊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卵巢癌,前十位恶性肿瘤占全部发病的81.02%。从全人群肿瘤发病的前十位看,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种类最多,主要为食管癌、胃癌、结直肠肛门癌、肝癌四种,所占比例最大,占到全部肿瘤的49%。
(二)肿瘤发病性别特征
男性发病率为274.66/10万,女性发病率为260.63/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13:1。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为食管癌,其次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肛门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前列腺癌、膀胱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胰腺癌,男性前十位恶性肿瘤占男性全部发病的87.14%。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是食管癌,其次为肺癌、乳腺癌、胃癌、子宫颈癌、结直肠肛门癌、肝癌、卵巢癌、胆囊癌、子宫体癌,女性前十位肿瘤占女性全部发病的81.93%。
(三)肿瘤发病年龄特征
宜阳县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在0-39岁年龄组发病处于较低水平,4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快速升高,总体发病男性高于女性,其中女性在45-49年龄段出现发病小高峰,主要为乳腺癌发病数较高导致,共计发病20例,占该年龄段发病总数的29.85%,80-84岁年龄组发病达到最高,之后略有下降。
宜阳县居民15岁之前恶性肿瘤发病的高发部位为白血病和淋巴瘤,15-44岁年龄组,男性肿瘤好发部位为肝癌和肺癌,女性肿瘤好发部位为乳腺癌和子宫颈癌,45-64岁年龄组,男性肿瘤好发部位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和肺癌,女性肿瘤好发部位为乳腺癌和肺癌,65岁以上年龄组,人群肿瘤好发部位是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和肺癌。
三、宜阳县居民心脑血管事件发病情况
(一)粗发病率
2021年宜阳县居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33.39/10万。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顺位依次为:脑梗死、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脏性猝死、随后性心肌梗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脑梗死是宜阳县居民发病最高的心脑血管疾病,也是男、女居民发病最高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我县居民生命安全和生命质量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年龄特征
从上报数据看,心脑血管事件正逐步呈现年轻化态势,30岁以下的青年人时有发生,60岁以上年龄组急剧增加,占全部心脑血管事件的71.73%,可见,宜阳县老年人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
综合以上数据,2021年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恶性肿瘤(食管癌、肺癌、胃癌、结直肠肛门癌、肝癌)、心脏病(主要是冠心病)已成为威胁我县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病种。导致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膳食不平衡、长期的压力和紧张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方式,普及健康生活知识,提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021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