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文件

宜政〔20253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宜阳县2025—2027烟叶发展三年规划》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51 27 

 

 

宜阳县20252027烟叶发展三年规划

 

为进一步推动宜阳烟叶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稳固基本烟田面积和基本烟农队伍,激发烟农群体活力,增加烟叶有效产量,提高优质特色烟叶供给能力,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提高我县烟叶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信誉为主线,以促进烟农增收和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深入践行烟叶健康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坚定不移种足种实配套面积,稳定种植规模;坚定不移优化品种布局,持续形成品种优势;坚定不移提纯度、控青杂,切实提高质量。

二、发展目标

立足宜阳烟叶现状,全面推行现代烟草农业运行模式,以工业理念发展烟叶产业,通过精细化管理,夯实基本烟田和基本烟农两个基本点,实现一年有大变化三年基本改观,五年健康发展的阶段目标,努力做到工业需求稳定,烟农收益提升;业内一致好评,质量信誉坚挺;发展氛围浓厚,潜力韧劲充盈。

发展目标:2025年全县种植烟叶4.3万亩,收购烤烟860万斤,实现烟叶税收2700万元以上;2026年种植烟叶4.5万亩,收购烤烟900万斤实现烟叶税收2800万元以上;2027种植面积5万亩收购烤烟1000万斤实现烟叶税收3000万元以上

三、工作举措

(一)系统谋划,明确发展路径

进一步加强系统谋划,持续增强做好烟叶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加强顶层设计,做到思路明、方向清、动力足,推动宜阳由烟叶大县向烟叶强县稳步迈进。

一是坚持融合发展道路主动服务重农抓粮大局,在三农工作大局和乡村振兴全局中找准烟叶发展定位,坚定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产业融合发展道路,着力完善种粮保安全、种烟稳收益、多元促增收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充分发挥烟叶产业政策优势和宜阳县域资源优势继续开展烟叶与红、谷物及其他经济作物轮作,加强基础设施综合利用,将烟叶种植的较高效益转化为促进耕地保护的有效助力。

二要坚持健康发展理念。把增强保供能力、提升烟叶质量、满足工业需求、保障烟农收益、扩大产业效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分析、精准把握烟叶产业发展规律,结合宜阳烟叶发展实际,找准自身定位,谋划发展举措。夯基固本,稳中求进,以面积稳规模、以规模保总量、以总量提质量,积极总结发展经验,聚焦面积、品种两个关键,种足种实配套面积,落实品种配套措施,推动宜阳烟区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坚持创新发展导向充分发挥宜阳主要植烟乡镇地势相对平坦的优势,在机械化耕作上持续发力。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园建设为依托,持续完善农艺、农机、农田、农服四位一体现代化生产体系,打造一批适合宜阳地形地貌、地质,适合规模化推广的农用机械,提升农机适配性水平以核心植烟乡镇为重点,同步推动农机选配、验证、推广、使用、改造,全面提升宜阳烟叶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水平推动烟叶生产减工降本。

四是坚持绿色发展路径坚持开展土壤保育,用养结合,加大有机肥施用,强化绿肥掩青、增施饼肥、豆浆灌根等特色技术落实,促进土壤碳氮平衡,打牢叶内在成分协调的物质基础。全面开展病害、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推广立体防控、理化诱控、微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措施轮作倒茬、土壤保育、三深两高、培育壮苗、清洁卫生等农艺措施与病虫害防治有机贯通推动全面防控、全程防控,提升烟田绿色生态效益,着力降低烟田病害风险。

(二)紧盯短板,把握发展重点

以宜阳烟区短板弱项为重点,狠抓配套面积落实与品种选育治理,利用各种形式,采取各种办法,牢牢把握面积和品种这两个发展重点。

一是优化布局,夯实面积结合实际加强种植区规划和土地流转,不断完善和优化土地流转机制,促使烟向水利设施完备、炕房资源充足的地块转移,合理轮作倒茬,淘汰病害重、灾害频繁的高风险烟田。树立底线思维,充分考虑灾害、病害、烘烤等各类损失,打牢稳产基础。以合同管理为主线,加大冬前整地、机耕起垄、烟叶移栽等关键环节核查力度,确保年度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政策引领,提升效益。万担乡、千亩村建设为契机,加快推动宜阳烟区布局调整,抓好高标准示范田建设,强化示范带动,切实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推动面积稳面积优转变,提升发展质效。加大机械化补贴投入,大力推广农机农艺融合成果,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烟叶种植的劳动力依靠度,推动实现轻松种烟。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核心植烟乡镇进一步挖掘潜力,努力在烟粮融合、质量提升上下功夫,稳定全县烟叶发展基础;重点植烟乡镇,适度扩大种植规模,助力全县烟叶提质增效。

三是因地制宜,加强选育。依托宜阳种植历史和当前工业需求导向,结合宜阳地域气候特点、生产栽培习惯,培育筛选烟农喜欢、工业需要的优质品种。现阶段以主栽中烟100品种,示范种植豫浓香201品种、YY021品种为主,积极与科研院所沟通协作,推动配套栽培技术成熟稳定。通过发放《告烟农通知书》、签订《烟农承诺书》、制作宣传标语、召开品种宣讲多媒体宣传等方式,切实把选定的品种向烟农宣传到位,讲清选育目的,讲透配套技术,取得群众信赖和支持

四是多措并举,加强治理。严格落实100%专业化育苗,强化机制构建,烟草公司与育苗户签订《育苗供苗承诺书》,明确双方责任严把种子发放、育苗播种、烟苗发放、烟叶移栽四大,杜绝非选定品种进入大田。强化导向作用对种植选定品种的烟农,在生产收购环节给予政策倾斜,对于种植非选定品种的烟农,在烟叶收购、星级评定、补贴扶持等方面予以惩戒,提升烟农种植选定品种的积极性,推动全县品种一致

(三)技术先行,落实发展举措

坚持技术先行理念,以技术措施一致,推动实现烟苗大小一致、施肥均匀一致、移栽密度一致、烟株高低一致、成熟落黄一致、装炕鲜烟一致、等级纯度一致的高标准生产目标

一是狠抓旱作栽培。三深两高为抓手,坚持深冬耕,冬耕深度在30cm以上。坚持深栽烟,全面推广井窖式移栽,井窖式移栽面积要达到90%以上。坚持高起垄,垄平沟直,垄体饱满,垄体高度30cm以上,行距130135cm。坚持高培土,适时揭膜培土。狠抓深冬耕、深施肥、深栽烟、高起垄、高培土技术落地,促进根系发育,提高烟株抗性,保证烟田稳产稳收

二是狠抓合理施肥。按照控氮提钾增磷补微肥原则,严格落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把控施肥量。大力倡导硝酸钾、硫酸钾传统钾肥多次追施,减少基肥施入量。实施中上部烟叶叶面喷施钾肥技术,提升烟叶钾离子含量。合理施用有机肥,做到适时早施有机肥,确保充分腐熟,防止肥效后发,移栽60天后原则上不再追施含氮素肥料,避免贪青晚熟。

三是狠抓农艺优化。合理密植,合理留叶。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情况,确定移栽密度,控制烟株留叶数在22片左右,按照早打顶、重优化原则,落实二次打顶技术。合理优化结构,及时清除底脚叶,优化掉不少于6片下部不适用烟叶,及早改善大田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下部叶烤后质量。通过株高和有效叶数调控,培育合理的单株长相和适宜的群体结构。

四是狠抓病害防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突出农业防控、绿色发展理念,以重病地块调整为重点,对根部病害发生严重的烟田进行重点标注,科学开展轮作调茬。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加强各个生育时期烟田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落实,增强烟株抗性。抓好清洁生产,解决烟杆未及时清理造成的土壤污染、次生病害问题。提升烟农科学用药意识,指导烟农科学、精准用药,通过飞防等手段提高用药效果。

五是狠抓成熟采烤。严把成熟采收关,落实好下部叶适时早采要求,加大下部叶适时早采督促力度。把控好烟叶采烤进程,101日前大田烟叶基本采收结束。严把鲜烟分类关,同竿同质、同层同质,杜绝假熟、青烟、无烘烤价值烟叶进入烤房。严把烘烤关,加强技术培训,加大烘烤工艺执行准度,持续提升应变烘烤能力,推动实现烤后烟叶黄、亮、软、甜、香。

(四)夯实基础,培育发展队伍

着力夯实的基础,加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职业烟农培养,加大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支持专业化服务公司健康发展,夯实烟叶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扩大优质烟农队伍。加大职业烟农队伍培育支持力度,扩大培训规模,积极吸纳脱贫人口、返乡青年,开展短、平、快的烟叶种植培训,培养新型种烟主体。在政策扶持、合同计划、技术指导、专业服务等方面全力支持想种烟、能种烟、种好烟的烟农群体,真正让烟农得到实惠、有获得感。制定激励措施,激发烟农活力,在重点植烟村形成浓厚的种烟氛围,鼓励引导适度规模种植,重点扶持培育20100亩以内以烟为主、精于种烟、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基本烟农。

二是提升烟农综合素质。加强烟叶生产技术体系推广落地,通过开展培训宣讲、组织烟农到先进产区学习烟叶生产经验,促进烟叶生产观念更新,落实先进技术措施,不断提高烟叶生产水平。进一步健全烟农诚信体系,实施星级评定。乡镇与烟草公司联动开展诚信烟农考核,以烟农诚信度合理确定种植合同、产后补贴和专业化服务,引导烟农落实优良品种种植、种足烟叶面积、落实各项技术措施、诚信交售烟叶等。

三是培育专业化服务队伍。依托现有的益农和丰叶烟叶专业化合作社,持续开展专业化服务,扩大机械化引领、专业化分级优势,进一步规范监督作用,规范作业标准、收费标准、质量标准、考核标准,用好懂烟叶技术的农村人力资源,培育一支人员素质高、技术好的专业化服务队伍,切实提高烟叶生产服务效率。

全面防范,严控发展风险

切实增强风险遇见性,在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防范机制,降低自然灾害损失。系统完善气象+保险+应急联动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气象预测预报精准度和应急抗灾水平,健全完善烟叶大田、育苗大棚保险制度,提高烟叶风险救助能力。进一步加强综合防治。以困扰我县根茎类和叶斑类病害为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突出农业防控、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增强烟株抗性,突出抓好田间卫生,指导烟农科学用药坚决调整根茎类重病地块,着力解决烟苗带病、带毒下地问题。进一步加强采烤环节管理,降低烘烤损失。继续把采烤一体化和互助式烘烤作为提升烘烤水平的有效途径,切实发挥烘烤师作用,着力提高大户采烤管理水平,全力推进鲜烟分类和品种+部位+叶龄成熟标准落地,明确采收标准和配套烘烤工艺,切实降低因采烤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失。

四、强化保障

发展烟叶生产,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把烟叶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强化联动,密切配合,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参与、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县烟草公司要切实做好技术服务、物资供应、生产管理、收购调拨等工作,为全县烟叶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