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方式:
-
发布日期:2015-05-01
-
发文机关:
-
文件编号:
-
索引号:
各植烟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切实做好2015年烟叶生产工作,加快我县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步伐,圆满完成全年烟叶生产各项目标任务,根据我县实际,结合上级有关精神,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满足卷烟工业企业需求和提高烟叶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以增加烟农植烟收入、促进烟区经济发展为目的,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稳定种植规模,加强基地建设,优化组织方式,提高生产水平,改善等级结构,提升质量信誉,狠抓工作和技术落实,全面完成烟叶生产各项目标任务。
二、奋斗目标
全县种植烟叶5.5万亩,收购烤烟1186万斤,上等烟比例达到50%以上,实现烟叶税收3000万元。
三、工作重点
(一)稳定植烟规模,优化种植布局
在烟叶生产各项环节中,面积是基础和保证。在国家稳控植烟面积、连续3年调减烟叶收购计划的大形势下,必须处理好控规模与保计划的关系,全县要按照“种植规模基本稳定,植烟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职业烟农队伍逐步扩大,种烟地块更加适宜”的规划总要求,高质量规划、落实好植烟面积。
一要优化地块。各植烟乡(镇)在规划落实种烟面积时,要尽量向生态条件好、烟叶稳产性强、烟叶品质高的区域转移,重点发展水浇地和近水源区域或地块种烟,县烟草部门在分配植烟面积和收购计划时要向这些区域倾斜。对连续种植多年、病虫害严重地块以及玉米地等不适宜茬口地块、土层贫瘠地块、缺乏烘烤设施的地块,下决心进行轮作调整。
二要优化农户。进一步推动烟叶生产向职业烟农转移,重点培育20—50亩左右的种植农户,对100亩以上种植大户不予扶持,杜绝不种植优良品种的农户种植;认真做好土地流转,积极稳妥发展家庭农场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种植模式,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增加烟农植烟效益。
三要优化布局。大力发展500亩以上的种植大片,逐步取消2000亩以下的植烟乡(镇)和300亩以下的植烟村,促进烟区由生产水平低、生产条件落后的地区向烟水、烟路、烟炕等配套设施完备的适宜区转移,由分散种植向种烟大乡(镇)、大村、大片转移,全面提升我县规模化和集约化种植经营水平。
(二)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水平
先进生产技术是烟叶生产提质增效的前提和基础,是解决我县烟叶生产数量不稳、质量不优、上等烟比例不高的关键。各植烟乡(镇)一定要在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上下功夫,切实推广到村、普及到户、落实到田间地头。
一要优化品种。生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生态难以改变,只有通过种植良种来彰显浓香特色,才能满足工业需求。根据多年试种和工业验证,我县确定以豫烟6号为主的豫烟系列品种作为主选品种。豫烟6号种植面积要达到80%以上,搭配种植豫烟10号和豫烟12号,逐步取消秦烟96品种。坚决杜绝种植其它品种,确保品种优良率达到100%。对种植杂劣品种的地方,取消收购合同,不给予扶持和收购;发现多少杂劣品种面积,要在明年计划中核减等量种植面积。
二要配方施肥。按照“降氮提钾”的施肥原则,根据不同品种和地力做好平衡施肥工作。豫烟6号不耐肥,每亩施用复合肥10—15公斤,硝酸钾3公斤,重钙10公斤,饼肥25公斤,钾肥15—20公斤;豫烟10号、秦烟96品种较耐肥,每亩施用复合肥15—20公斤,硝酸钾5公斤,重钙10公斤,饼肥25公斤,钾肥20公斤;秦烟96对钾肥需求大,亩施硫酸钾不能低于20公斤。在施肥方法上,提倡80%的复合肥、全部饼肥、磷肥和40%的硫酸钾作基肥于起垄前开沟条施;20%的复合肥和3公斤硝酸钾于移栽时穴施;30%的硫酸钾和部分硝酸钾在烟株团棵期追施,30%硫酸钾旺长期后追肥。
三要落实旱作技术。近年来,我县连续受旱、雹等灾害袭击,严重影响了烟叶产量的稳定和质量的提高。全县各级、各相关部门要从烟叶产业发展大局出发,立足于“十年九旱”这一气候特点,认真落实旱作生产技术措施,提升抗灾能力。重点抓好耐旱优良品种选择、落实深冬耕起垄、覆盖栽培、培育壮苗、适时移栽、小苗膜下移栽、及时中耕培土等7项关键旱作生产技术,保证烟田深冬耕、起垄、覆盖栽培和中耕培土面积全部达到100%。同时,要积极示范推广秸秆覆盖和土壤雨养水库等技术,全力做好旱作生产新技术的应用。
四要搞好成熟采收、科学烘烤。全面平衡烟叶营养,提高烟叶耐熟性和烘烤性,真正做到“下部烟叶及时采收,中部烟叶适熟采收,上部六片烟叶充分成熟一次采收”。科学实施三段式烘烤,延长变黄时间,合理控制湿度,做到烟叶烤黄烤香。认真做好烟夹烘烤和热泵烤房示范,积极探索烘烤新技术、新工艺。
(三)发展现代烟草,转变生产方式
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是烟叶生产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其主要内容是组织合作化、操作机械化、生产基地化。各级、各相关部门必须牢牢把握以稳定发展为基础,以现代烟草农业为方向,以质量特色为目标,以基地建设为抓手,努力保持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要抓好合作社建设。各基地单元都要建立符合“六有”要求的综合服务型烟农合作社,烟农入社率要达到90%以上,真正做到“种植在户,服务在社”。合作社建设要坚持“四条原则”:一是坚持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二是坚持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对烟田烟水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育苗棚、烤房建设的投入,对机械设备的投入,对统防统治抗病虫害设施的投入等,都必须坚持集体所有、惠及全体烟农。三是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四是坚持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建设合作社不能只靠“输血”,更要培育“造血”功能,按照市场化要求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县烟草公司作为全县烟叶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人才与技术优势,加强政策宣传与引导,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作业项目,拓展生存空间;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发展资金和机械化生产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各乡(镇)要积极扶持和鼓励烟农兴办烟叶合作社,在资金、土地流转和机制运行等多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促使我县烟叶合作社建设快速健康进行。
二要抓好基地单元建设。基地单元是代表宜阳烟叶生产水平和质量信誉的一个缩影、代表和名片,一定要高度重视,下决心实施好、建设好。除已建成的4个基地单元,今年要积极主动与各有关烟叶工业企业协调沟通,争取增加国家级基地单元数量和扩大自建基地单元的数量,严格落实国家烟草局关于《烟叶基地单元建设指南》有关要求,大力提升基地单元工作水平,促进生产方式转变,实现基地单元“三化”水平同步提高。
三要抓好典型,做好示范。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要求,科学有序组织实施好3000亩市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凸显宜阳烟叶特色,起到示范、带动、引领作用。相关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及时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县烟草公司要制定和完善考核管理办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项目和技术支持;加强与工业公司的深层协作,针对不同工业公司对烟叶质量风格的定位和要求,通过选择特色品种,平衡施肥、合理留叶等个性化技术措施的落实,增强烟叶特色,全面提升基地单元和示范区的生产管理水平。
四要抓好生产机械化。阻碍我县烟叶生产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机械化作业率低,烟农劳动强度大。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努力实现烟农减工降本增效。今年要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烟草部门对大型烟叶生产机械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政府对小型烟叶生产机械投入的重视和支持,大力引进多功能起垄机、培土机、编烟机、机动喷雾器等一批先进的烟草农用机械,全面提高在整地、覆膜、中耕、喷药等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能力和水平,争取亩均用工减少到18个以下,调动和激发烟农植烟积极性。
(四)强化工作责任,搞好烟叶收购
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把烟叶收购作为烟叶生产的重要环节,集中力量,强化措施,抓实抓好。
一是努力提高责任意识。烟草部门要加强内部监管,增强责任意识,正确执行国家烟叶收购政策,切实把烟农利益放在第一位,严格落实产购合同,既不压级压价,也不提级提价,确保公平交易;各植烟乡(镇)要严格执行属地管理原则,禁止烟叶外流或跨区收购,严禁以任何形式加价或变相加价收购烟叶,努力提高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烟叶收购公开、公正、有序进行;县财政局要实行严格的资金审批制度,杜绝各类财政拨款用于烟叶收购加价补贴;县监察、审计部门要介入烟叶收购工作,对变相加价收购烟叶的单位,启动审计程序,根据审计结果,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二是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对违反烟叶收购政策、扰乱收购秩序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给予经济和纪律处分,决不姑息迁就。凡擅自出台补贴政策、抬高收购价格的乡(镇),县监察部门要按扰乱烟叶收购市场秩序追究乡(镇)党政一把手责任。
三是各部门协同配合。县公安、工商、烟草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严厉打击“烟霸、二道贩子”等,严禁烟叶外流,维护良好的烟叶收购秩序和市场秩序。
四是完善监督机制。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监督烟叶收购工作,同时由政法、纪检、监察等部门参与维护收购秩序,全过程监督检查。通过搞好收购,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的目标。
四、政策措施
(一)扶持政策
1.化肥供应:复合肥、芝麻饼肥、重钙按面积进行捆绑供应,每亩供应复合肥10—20公斤,每亩供应芝麻饼肥25公斤,每亩供应重钙10公斤;普通饼肥每亩供应25公斤,硫酸钾每亩供应10—20公斤,硝酸钾每亩供应3—5公斤(花果山乡:每亩供应10公斤),磷酸二氢钾每亩供应不超过2公斤;每亩免费供应硫酸锌2公斤,每亩免费供应高硼0.05公斤。对选择使用有机无机一体肥的植烟户,每亩供应有机无机一体肥50公斤,复合肥、饼肥和重钙等肥料不再供应。肥料供应价格按以下标准执行:复合肥1.7元/公斤;芝麻饼肥1.3元/公斤;普通饼肥0.7元/公斤;重钙1.5元/公斤;硝酸钾2.2元/公斤;硫酸钾1.7元/公斤;磷酸二氢钾9元/公斤;有机无机一体肥1.6元/公斤。
2.地膜。每亩供应地膜3公斤,供应价格7.4元/公斤。
3.机耕起垄。对植烟面积在50亩以上的连片烟田给予每亩50元补贴。
4.农药。防治病毒病农药,每个育苗大棚防治面积按0.5亩计算,免费供应三遍,大田期免费供应两遍;防治蚜虫农药,每个育苗大棚防治面积按0.5亩计算,大棚周围统防统治面积每个大棚按2亩计算,免费供应三遍,大田期免费供应两遍;防治根结线虫病农药,生物碳基肥每亩供应10公斤,收取10元;其它农药半价供应;化学抑芽剂每亩供应2瓶(0.5公斤),收取5元。
(二)奖惩措施
为调动全县各级、各相关部门和广大烟农发展烟叶生产的积极性,县委、县政府将对在2015年烟叶生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落后乡(镇)实行责任追究。从烟叶税中提取15%,作为县烟叶生产发展基金,用作县烟草生产服务中心经费及烟叶生产的各项奖励、扶持。
1.对超额完成年度烟叶税收目标任务的乡(镇)有功人员的奖励。超额完成税收目标,按超税收目标部分的5%进行奖励。
2.对先进乡(镇)的奖励。根据各个阶段检查结果和收购任务完成情况,年终进行综合考核,对排序前5名且全面完成烟叶生产、收购任务的乡(镇)进行奖励。
3.对先进农业服务中心、先进烟站的奖励。由县烟草生产服务中心、烟草公司依据各个阶段工作检查结果,逐项进行考核、评比(考核评比标准另行文)。
4.责任追究。在年度考核中,未完成烟叶税目标任务且综合排序全县最后一名的乡(镇),按照县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办法对该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主抓副职进行处理。确因人力不可抗拒等自然灾害因素,造成年度责任目标完不成的,由县烟草生产指挥部提出处理意见。
五、加强组织领导
发展烟叶生产,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参与、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全力搞好烟叶生产工作。县烟草部门要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强化服务,加强管理,认真解决烟叶生产中的各类问题,全力做大做强我县烟叶产业,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