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方式:
-
发布日期:2014-03-31
-
发文机关:
-
文件编号:
-
索引号:
宜政办〔2014〕18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宜阳县2014年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4年3月7日
宜阳县2014年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方案
为强力推进区域环境生态绿化,着力建设生态宜阳、秀美宜阳,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上级精神和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开展生态廊道绿化、山区生态体系绿化、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建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着力提升全县绿化水平,努力构建区域生态网络,强力推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生态和产业协调发展原则;坚持城乡统筹、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确保成效原则;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三、目标任务
人工造林5.3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4.61万亩;核桃基地建设3000亩;苗木花卉基地建设3000亩;义务植树175万株。
四、重点建设内容与实施办法
(一)重点建设内容
1.洛卢高速廊道绿化补植补栽工程
对52公里洛卢高速公路沿线绿化进行补植补造,面积6000亩,原有树种不变,缺多少补多少,树种品种、规格与原有保持一致。原10米生态带内,川区以原栽植的四行大叶女贞为主,丘陵区以原栽植的五行侧柏为主,外围以补植原有的经济林核桃、桃树、苹果等树种为主。
2.生态综合治理二区工程
(1)西小河上游1.2万亩水源涵养林工程
建设范围:西小河上游两侧流域,涉及锦屏镇的马庄、大雨淋、焦家凹3个行政村,栽植侧柏、火炬和刺槐等树种。
(2)大雨淋五里坡1.55万亩封山育林工程
建设范围:西小河上游的马庄村和大雨淋村,主要是对现有的灌木林、疏林地和残次林地进行人工封育和补植补造。
3.洛卢高速三大景观工程
(1)香鹿山出口绿化工程
对香鹿山高速出口外围进行绿化。以栽植四季桃为主,地堰外侧配置五行大叶女贞,达到“春季满山桃花开,三季蜜桃香满园”的效果。
(2)韩城高速出口绿化工程
韩城出口绿化以出口外环边缘为界,实施100米生态园环绿化,内环栽植25行火炬,环心栽植9行大叶女贞,外环栽植4行雪松。
(3)洛卢高速东临洛阳段沿线绿化工程
洛卢高速与洛阳接壤处至香鹿山高速出口高标准绿化,宽度增加至150米。接壤处的1公里路段,邻公路处栽植3行雪松,扩展区域内侧栽植火炬17行,相邻栽植大叶女贞9行,外沿栽植雪松4行;其它路段邻公路处栽植3行雪松,扩展区域内侧栽植17行火炬,外侧25行侧柏。
4.四大观光采摘园工程
在锦屏镇杨店、河下村建设3000亩突尼斯软籽石榴园;在盐镇乡李寨、北召、南洼等6个村建设4000亩猪皮柿子园;在上观乡梨树沟、杏树洼、上观3个村建设1000亩水蜜桃园;在花果山乡穆册、年沟、关庄3个村建设1000亩蟠桃园。
5.五大产业基地工程
在莲庄镇陈宅村和石村村建设3000亩苗木花卉基地;在柳泉镇水兑河流域建设5000亩林果观光园基地;在张坞镇茶沟村建设2000亩优质核桃基地;在樊村镇李寨村建设1000亩皂角基地;在樊村镇马道村建设1000亩核桃基地。
6.10个中心镇生态绿化工程
实施香鹿山镇、柳泉镇、韩城镇、三乡镇、张坞镇、莲庄镇、樊村镇、高村乡、赵保镇和董王庄乡10个中心镇绿化,以中心镇道路绿化、村镇绿化和镇中休闲广场、文化广场、花坛绿化为主,乔、灌、藤相结合,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7.20条城乡主干道绿化工程
对城区10条主干道进行高标准绿化;对安虎线、南车线、八官线、盐三路、寻石路和宜新路等10条县乡道路实施补植补栽,树种规格与原来保持一致,积极提升景观效果。
8.4.6万亩中幼林抚育工程
对郁闭度0.8以上的中幼林采取定株抚育、修枝、割灌等措施,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林分质量,加快林木生长,抚育强度不超过20%,抚育后林分郁闭度要求保持在0.6以上。重点做好2008年以来新发展的核桃基地抚育工作,通过修剪、嫁接、施肥等措施,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民早日增收致富。
(二)实施办法
洛卢高速香鹿山出口绿化工程、洛卢高速韩城出口绿化工程、洛卢高速东临洛阳段沿线绿化工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搞好土地流转,采取工程造林,土地流转金由县财政承担,丘陵区每亩每年补贴500元,川区每亩每年补贴800元,连补三年。工程造林由所在乡(镇)政府组织实施,县财政承担该工程绿化资金的30%,乡镇承担绿化资金的70%。
生态综合治理二区工程、四大观光采摘园工程、五大产业基地工程、10个中心镇生态绿化工程由所在乡(镇)组织实施,县林业局负责技术指导和争取项目补贴资金。10条城区主干道绿化工程,由县市政部门负责实施;10条县乡主干道绿化工程,由县交通部门负责实施。上述所有工程确保于今年4月底前完成。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为加强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成立林业生态建设领导机构,主要领导挂帅,形成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推进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县林业部门具体负责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工程的组织和实施,县发改、财政、水利、农业、农机、交通、国土等部门要加强行业指导,积极配合工程建设。
(二)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社会公益性工程,事关宜阳经济生态环境的长远发展,与千家万户利益密切相关,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要层层召开动员会,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大力宣传林业生态建设对美化环境、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使林业生态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使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全民积极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完善林业政策,激发造林活力
一是要进一步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关政策,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二是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生态廊道工程遇到农地地段时,按标准下限进行规划,尽量少占用耕地,不改变土地地类,其林木生长所占用地仍按耕地管理。三是强化林地管理。严禁在林地内或无林荒山、荒坡上开荒种地,对此前已开垦的,要限期进行绿化。
(四)创新造林机制,加快林业发展
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生态建设的新机制,对规划的重点绿化工程,推广“法人责任制、公开招标制、业主承包制、工程监理制”的市场化造林运作机制,引导一些实力强、经验丰富的投资主体投资建设。对规模较大的“四荒”地,采用林地流转,落实经营主体,通过招商引资、公司化造林、林业专业合作社经营等方式,努力打造精品工程、高效工程。
(五)加大督查力度,落实奖惩措施
县委、县政府将成立联合督查组,在造林期间每周对各乡(镇)行动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结果在全县通报。造林结束后,进行检查验收评比,对于完成质量高、成效突出的乡(镇),给予奖励;对于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或质量差的,全县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