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火日子“通”出来
-
日期:2020-11-16
来源:
海拔最高,1400多米;位置偏远,深居西南角……在宜阳,花果山乡花山村堪称一个特殊存在。驱车前往,要先沿崎岖山路进入花果山景区,然后绕行一程宽不足5米、有77道弯之说的盘山路,抵达山顶后再翻过山头,一番上上下下,方可寻得花山。坡陡弯急、山高路远,是这里给予外来人的难忘记忆。
这是花山通往外界唯一的路,也无疑是一段特别的路。在村委会主任孔相才眼里,花山村的贫与富,关键就在路。他说,过去的花山,出了名的穷,脱贫攻坚伊始,全村789口人中贫困群众就有331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1%。究其原因,有的是因病因残,有的是因为缺技术、缺资金,有的是因为孩子上学,但归根结底还在于交通不便带来的种种制约,直观体现就是出行受阻、运输受堵、眼界受限、增收受困。“路不通,花山面貌啥时候也改变不了。”路,是代代花山人始终割舍不掉的牵挂。
探寻花山发展史,“修路”确是浓重一笔。从最初于无路中踏出一条小路,到20世纪90年代修成能过车的沙石路,从2004年修建水泥路,到2017年加装护栏、2018年冬天重新修整并增加错车道,几十年间,在县、乡、村共同努力下,这条进村路越来越硬、越宽、越安全。而路的不断升级,也给村民生活带来显著变化——发展天地宽了,不少人走出深山,进城闯荡;增收路子多了,山货更易出山,避暑游风生水起,农家乐渐成规模,200亩黄芪、400余亩连翘每年将带来数十万元收益;生活水平高了,座座楼房拔地而起,村里通了客车,小汽车由稀罕变得普及……实践证明,阻则穷,通则富,一条路足以穿越贫穷通向富裕。
要想富,先修路。路不通,阻滞的不只是人与物,更有脱贫的希望、致富的可能。正是因为对修路有着深刻认识,“十三五”时期,洛阳全域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多点开花、齐头并进”建设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干线公路。放眼坐拥“五山四岭一分川”的河洛大地,一条条通达的水泥路、柏油路、快速路、高速路,连接起乡村与城镇,使人流、物流、资金流在城乡间自由流动,使“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成为现实,成为山乡百姓的脱贫路、致富路、幸福路。
漫步花山,只见柿子正红。村民们说,现在花果山景区正力创4A,今后必将有更多游客和客商前来寻访,大家的日子定会像硕果累累的柿树一样,红红火火。路通了、业兴了,这样的畅想不是梦!(洛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