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开门路闯市场——记河南粮食集团副总经理李孝敏
-
日期:2016-05-17
来源:
李孝敏,宜阳县寻村镇李营村人。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现在河南省粮食局直属企业——金港粮食集团工作,任副总经理(正县级)。
他出身农家,时代以农为业,祖辈父辈都不认识几个字,能由偏僻的山区农村走到省会郑州,坐在省直机关办公楼里办公,这是他从小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他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前,成长在“十年文革”动乱中。参见工作后,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回想起来,就是在那不幸的年代,他也是幸运的,决定自己一生命运的两次关键时刻都抓住了。一次,是1973年由初中升高中。在此之前都是推荐上学,这种升学办法,一是容易埋没人才,二是助长了不正之风。若推荐,他肯定上不了高中,那一年正好邓小平复出,大抓教育,恢复升学考试,他就顺利考上了公社高中。虽然,那时候在学校也学不了什么,但那毕竟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况且,两年高中学习时间,有半年多是认真上课学习的,为他后来上大学打下一定基础。
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考上了河南省粮食学校。紧张的两年中专学习很快就结束,毕业后被分配到省直机关——河南省粮食厅高中。引来当时一起毕业很多同学的羡慕,因为是从首届毕业的100多名学生中选拔了5名,百分之五啊!是分配到全省粮食系统的最高机关,很多人争着要去。说心里话,当时他并不想去,还想回到生养他的宜阳工作,因为当时他的理想仅只是能跳出“农门”,吃上“商品粮”。
刚到河南省粮食厅,做的是粮食行业管理工作。那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百废待兴,国家有大量的冤假错案需要平反昭雪,很多政策需要落实,应该吃商品粮的而没有吃“商品粮”的需要恢复,如右派改正、知识青年回城、市民下乡回城等等。当时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接待和处理了大量的来信来访,都是关于“农转非”和恢复“吃商品粮”问题的。对来访者,他都热情接待,仔细甄别,凡是政策允许的都及时给予解决。由于他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后来,由办事员晋升为科员,又一步一步有科员晋升为副科长、科长、副处长等职。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实行政企分开,他由行政机关转到了企业,由做粮食行业管理工作转为搞企业经营管理。职务也相应进行了变动,由副处级变为副总,逐步升为公司书记、集团副总等。刚开始还有点补适应,后来慢慢就适应了,并且工作越来越顺手,经营管理越来越有成效。最值得一提的是,到九十年代末,所在的企业经营比较困难,经济效益一年比一年差。为了尽快摆脱企业困境,他内抓管理外找项目,积极寻找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巧,2000年解放军非作战部队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将军校学生食堂、商店、宿舍、家属楼物业管理等交由地方管理。他利用做军粮供应工作时与驻郑的军事院校建立的深厚友谊和良好信誉,进过与十几家投标单位的同台竞争,一举夺得了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学生食堂等后勤经营管理权,这在当时全国粮食系统是第一家。该军校下辖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院、电子学院、理工学院等,有学生上万人,粮食和餐厅几十个,军校学生伙食标准高,公司年经营效益相当可观。现在这一块业务已经单独成立公司——河南双丰后勤有限公司,“双丰”品牌,在全省、全国和全军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在搞好工作的同时,李孝敏还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笔耕不辍,结合所从事粮食工作的特点,写了许多篇文章,发表在《粮油市场报》、《期货日报》、《中国食品报》、《中国粮食经济》等报刊上。
回首逝去的岁月,他常怀感恩之心,决心在人生的道路上扎扎实实一步一步走下去,创造出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