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文件

 宜政办〔2018〕78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矿区办事处,县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宜阳县电子商务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2018年11月15日
 

宜阳县电子商务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县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按照国家、省、市行业扶贫工作部署,结合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精神,坚持市场主导和政策推动相结合,示范带动和全面发展相结合,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相结合,加快全县农村电子商务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培育壮大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带动贫困人员通过电子商务创业就业,拓宽农特产品网络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买难等问题,使农民通过电子商务致富创收。
二、发展目标
以全县89个贫困村和71327名贫困人员为重点,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扎实抓好党政推动、市场运作、基础配套、示范试点等关键环节的工作,到2018年年底,实现“三有一能”目标,即县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全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点贫困村覆盖率达到80%以上;打造2个电子商务扶贫带动性强、成效好的成功典型示范点;以精准扶贫为目标,对有能力、有意愿、适合电子商务工作的贫困人员做到应培尽培,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人员1000人以上;在全县有条件的贫困村培育20—30名电子商务扶贫带头人和3—5家电子商务扶贫龙头企业;多渠道推动农特产品上行,使电子商务成为农民增收、就业增加、精准扶贫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行政推进机制。加强商务、扶贫、财政、农业、供销等部门合作,建立健全宜阳电子商务扶贫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全县电子商务扶贫的方案设计、政策制定、协调指导、工作推进、检查考核等工作。各乡(镇)指定专人负责电子商务扶贫工作,形成县、乡、村三级共同推进电子商务扶贫的工作机制。
(二)加快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点建设。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依据宽带网络通达、可供外销农特产品生产规模、交通物流条件,鼓励支持阿里、京东、苏宁、云书网等知名电子商务企业按照不低于80%的比例,在全县89个贫困村建设、改造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点,优先安排邮政便民服务点的提升改造。同时,培育2—3个以销售贫困户产品为主、电子商务扶贫带动性强、成效好的典型示范点。指导贫困村公共服务点负责人建立完善服务贫困人口记录。通过公共服务站点建设,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效解决贫困村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助推贫困户农特产品上行,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三)强化电子商务扶贫培训。把电子商务培训、咨询服务做到全天候、常态化,对乡(镇)干部、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结对帮扶责任人全部轮训一遍。组织全县各乡(镇)以村为单位,对贫困户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对有能力、有意愿、适合电子商务培训的人员建立电子商务扶贫培训总名录,有计划、分批次做到应培尽培。在有条件的贫困村,每个村培育一名电子商务带头人。建立贫困人员培训档案,跟踪贫困人口电子商务就业创业进展和需求,及时对接后续服务,培养一支懂电子商务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电子商务人才队伍。
(四)加快电子商务主体的培育和引进。一是加快本土电子商务企业的培育,重点对全县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电子商务精准培训,实现80%以上触网,企业店铺的开设率要达到60%以上。二是支持回归电子商务人才、复员军人、返乡大学生创办电子商务企业。三是加快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的引进,鼓励和支持一批知名电子商务企业来宜投资,推动宜阳电子商务扶贫工作发展。通过电子商务主体的培育和引进,实现贫困户农特产品和电子商务企业产销对接,同时带动贫困户到电子商务企业就业,从而实现脱贫致富。
(五)大力推进农特产品上行。通过加强与阿里、京东、苏宁、供销、云书网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培育县域电子商务公共品牌、开展专项活动等方式,助力农特产品上行,使贫困户从种植、养殖、采摘、分拣、包装、物流快递、开网店等电子商务产业链中实现就业创业增收。对有一定产业基础、产品形成一定规模的乡(镇),扩大网络销售市场半径,有力推动产销对接,为贫困群众脱贫提供稳定的产业支撑和收入保障;对农特产品分散生产且批量较小的贫困村,通过电子商务聚合零散农产品,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从产品到商品的跳跃,增加贫困户收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宜阳县电子商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电子商务扶贫工作。相关责任单位和各乡(镇)安排1名主抓副职和1名电子商务扶贫专职联络员,负责落实本单位、本乡(镇)电子商务扶贫全面工作,统筹组织、协调、解决电子商务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电子商务扶贫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二)明确工作职责。各相关部门围绕电子商务扶贫工作,落实责任、明确分工。
县商务局:牵头负责全县电子商务扶贫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促落实。抓好县乡村三级网络建设,加强与国内、省外电子商务平台合作、电子商务人才培育引进、电子商务应用等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做好电子商务扶贫资金保障工作,筹集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和电子商务扶贫专项资金,及时拨付电子商务扶贫资金和项目资金。
县扶贫办:负责提供89个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基础信息,负责贫困村电子商务扶贫的对接工作和相关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贫困群众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和电子商务创业。
县人社局:负责为全县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等提供电子商务人才引进、业务培训等相关服务和政策支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等鼓励创业的政策措施。
县农业局:负责做好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确定贫困村主打农特产品,制订、出台网销农特产品地方标准;协同商务局推动农产品品牌创建,鼓励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一村一品”,鼓励扶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开展标准化生产、规范化加工;负责组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贫困劳动力,开展有关电子商务技能培训。
县畜牧局:支持和培育一批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畜(肉、蛋、禽)产品品牌;负责做好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负责对畜牧产业龙头企业人员和从事畜牧业生产及服务的贫困人员开展相关电子商务技能培训。
县林业局:支持和培育一批林果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电子商务应用,形成具有特色的林果产品品牌;负责做好林果产品网货供应主体的产品质量监管;负责组织贫困村专业合作社开展育苗基地建设和销售工作;组织从事花卉、林业、果树等种植工作的贫困劳动力和森林防护工作人员开展相关电子商务技能培训。
县食药监局:负责全县贫困村网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引导、指导和协助贫困村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办理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等相关生产经营资质,为全县贫困村农产品上行提供高效、贴心、便利的服务。
县教体局:负责指导县技工学校、县职业教育中心等开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对贫困户中有需求的“两后生”开展电子商务创业就业技能教育培训。
县科技局:负责落实电子商务领域的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电子商务创业孵化项目建设。
县妇联:负责全县妇女群众的电子商务扶贫政策宣传、电子商务培训及电子商务创业等工作。
团县委:引导全县贫困青年投身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培训、比赛及应用等活动。
县残联:针对全县残疾人进行电子商务扶贫政策宣传,大力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积极为残疾人网络就业、个体创业提供电子商务技能培训服务。
县质监局:做好产品质量体系和本地产品认证工作,加强对网络销售产品的品质检测分析和质量监管,推进电子商务领域标准体系建设。
县税务局:对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电子商务企业,跟踪辅导,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支持。
县邮政局:负责加快物流园区和89个贫困村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做好贫困村公共服务站点人员电子商务扶贫培训,做好全县物流、快递企业资源整合,促进物流信息资源共享。
县审计局:负责抓好电子商务扶贫项目资金使用、项目建设审计工作。
县金融办:负责协调各银行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为电子商务扶贫提供积极的金融支撑。
县移动、联通、电信公司:负责推进贫困户“互联网进农村”工程,实现4G网络全覆盖,提高网速,降低资费,为电子商务发展夯实基础。
县广电台: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宣传载体,广泛宣传电子商务知识、电子商务扶贫政策和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扶贫工作氛围。
各乡(镇)人民政府: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原则,加快本乡(镇)农业、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负责本乡(镇)特色农畜产品征集、推荐;负责落实本乡(镇)贫困户培训摸底排查,对不适合培训的注明理由,对有能力、有意愿、适合电子商务培训的贫困人员,建立电子商务扶贫培训名录;按照适合电子商务培训人员名录,负责统一组织本乡(镇)返乡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及贫困户等各类人员分批、分期参加电子商务培训;组织乡(镇)干部、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参加电子商务扶贫全面轮训;负责筛选、推荐本乡(镇)贫困村电子商务带头人;协助筛选培育本乡(镇)农特产品网货化并推动上行;指导乡(镇)、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点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建立完善服务贫困人口记录;建立乡(镇)、村两级电子商务扶贫工作台账,记录电子商务扶贫相关信息;按月及时报送电子商务扶贫情况统计表,总结报送电子商务扶贫典型案例;采取发放宣传册、悬挂条幅、刷标语、张贴宣传单、大喇叭等多种形式进行电子商务扶贫政策宣传解读,使乡(镇)、村干部和贫困人口对电子商务扶贫知晓率达100%;建立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档案,详细记录电子商务扶贫村、户的信息,如接受电子商务培训信息,贫困户种植养殖农产品上行信息,从事采摘、分拣、包装、物流快递的贫困户就业信息和收入情况。
(三)加强政策保障。县财政根据需要将电子商务扶贫工作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统筹安排,按时划拨。整合各项扶贫政策资源,从免费培训、扶贫贴息、小额信贷、大学生创业、信息服务、农产品上行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扶持贫困人员从事电子商务。优先安置贫困人员到电子商务产业园落户创业。围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积极落实电子商务扶贫项目。
(四)加大宣传引导。通过条幅、墙体标语、宣传单、宣传栏、明白卡、镇村公告栏、喇叭宣传、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以及电影放映、戏曲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进行电子商务扶贫政策宣传。依托宜阳县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对电子商务扶贫工作持续开展微直播、微访谈、微调查,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推广典型案例,通报工作进度,征询了解意见建议等,赢得各界关注、支持和参与,提升宜阳电子商务扶贫知名度。
(五)完善工作机制。将电子商务扶贫工作纳入全县脱贫攻坚考核体系,突出对贫困乡村和贫困户的就业、创业和带动增收成效,确定具体考核指标(考评细则见附件),进行量化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县电子商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会同县政府办、县目标办,加强对各有关部门、各乡(镇)在落实电子商务扶贫工作目标任务、重点措施等方面的日常督查、重点督查、阶段性督查,全面推动电子商务扶贫工作落实,对落实不到位的县直单位和乡(镇)将启动责任追究。

附件:1.宜阳县电子商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2.宜阳县电子商务扶贫工作考核评分细则(乡镇)
           3.宜阳县电子商务扶贫工作考核评分细则(县直有
关部门)

 
附件1

宜阳县电子商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按照上级有关电子商务扶贫工作安排部署,为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扎实有效地开展电子商务扶贫工作,经县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宜阳县电子商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张汉智      县长
副组长:魏    淼      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张丽娟      县政府副县长
成    员:沈朝阳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周海军      县商务局局长
李    辉      县扶贫办主任
张宏波      县财政局局长
陈世俊      县人社局局长
孙三成      县农业局局长
黄改锁      县畜牧局局长
周先强      县林业局局长
陈小强      县食药监局局长
徐    明      县教体局局长
冯清利      县科技局局长
仝朝阳      团县委书记
樊惠芳      县妇联主席
张希安      县残联理事长
周汉卿      县质监局局长
程韶东      县税务局局长
武伟献      县审计局局长
赵毅波      县金融办主任
李龙权      县广电台台长
李保国      县邮政局局长
赵永鑫      县联通公司经理
姚磊琦      县移动公司经理
林海燕      县电信公司经理
马留章      城关镇镇长
李忠杰      锦屏镇党委书记
田武伟      香鹿山镇镇长
王国杰      韩城镇镇长
张静国      柳泉镇镇长
梅黎明      三乡镇党委书记
胡逢魁      高村镇镇长
何贵涛      盐镇乡乡长
常国锋      白杨镇镇长
冯战伟      赵保镇镇长
牛新乐      樊村镇镇长
姚    强      张坞镇镇长
张    筠      莲庄镇镇长
于晓辉      董王庄乡乡长
张明明      上观乡乡长
张耀敏      花果山乡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商务局,周海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电子商务扶贫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附件2、3
宜阳县电子商务扶贫工作考核评分细则.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