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政办〔2017〕109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矿区办事处,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宜阳县深入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10月31日
宜阳县深入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加强我县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努力提升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营造“平安校园”的和谐氛围,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加强对新时期青少年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培养青少年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能力。
二、总体目标
通过“法律进校园”工作的不断深化,健全从小学到高中的渐进、科学、合理的法制教育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形成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在理念上与时俱进、在方式上不断创新的良好局面,全面构建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法制环境,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律素质。
三、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形成合力,积极开展专题教育,全面推进“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
1.加强校长法制观念教育。全县各学校校长要牢固树立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
2.加强中小学教职工法制观念教育。着力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法律、培养学生法制观念的意识与水平,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3.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一是培育青少年学生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编印《法在校园》读本,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人手一本,从生均公用经费中支出,着重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律素质,养成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行为,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守法的精神。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使学生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和学生管理制度;认真组织学习刑法、治安处罚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学习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与自我预防能力。二是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守法教育。对小学学生重点开展法律启蒙和法律常识教育,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初中生应当初步掌握常用的法律知识,树立守法观念;高中生应当具备比较牢固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三是“6•26”国际禁毒日期间重点开展以禁毒教育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举行一次禁毒宣誓仪式;举办一次禁毒知识讲座;出版一期禁毒宣传专栏和黑板报;在中学生中开展禁毒征文比赛。四是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在每个乡(镇)创建一所“依法治校示范校”,充分发挥学校和学生家长在法制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认真整治校园周边网吧、游戏厅、KTV、酒吧等娱乐场所和违法经营的商业摊点,净化校园环境,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网络。
(二)法律援助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形成合力,积极开展专题教育,让法律知识进课堂,全面推进“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
精选法制教育教员,组成精干、固定的“法制教育进校园”教员组。教员从县司法局、公安局、消防大队等单位中抽调,由熟悉本部门业务,擅长语言表达,懂得心理教育,社会责任感强的人员组成。教育方式实现大课与小课相结合,重点与普遍相结合,教员组教员与派出所法制副校长教育相结合,授课课程设置与学校整体课程教育相结合。教员所分包学校上课每学期不少于两次,授课前要精心准备教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时要仪容严整,语言表达准确、文明、清晰。教员组对授课进行系统化设计,定期进行培训,授课后结合实际效果,及时予以评估,有效进行改进。
(三)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长效工作机制。
为加强对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以主管教育副县长为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深入推进法制教育进校园领导小组(见附件1)。县教体局和各学校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分析校园法制教育开展和安全防范工作,定期通报情况,并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评选工作,具体考核验收标准见附件2。县公安局每季度要对全县校园治安情况进行分析,形成书面工作报告,报领导小组研究审核。领导小组根据情况,适时召开工作会议,总结阶段性成效,针对存在问题及时研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