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做好全县2016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按照《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2016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洛政办〔2016〕31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重点减排工程为抓手,严格执行总量预算管理,积极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加快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确保完成全县2016年总量控制和污染减排任务,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建设“富美宜阳”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二、减排目标
2016年,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0.5096万吨以内、氨氮排放量控制在0.0596万吨以内,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减少2%;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0.4834万吨以内、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0.5741万吨以内,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减少4.5%、5%。
三、重点减排工程
(一)污水处理厂减排工程(3个)
宜阳西庄污水处理厂7月底前稳定运行,达到收水率要求,完成验收;宜阳县宜北污水净化有限公司、宜阳县污水处理厂分别于12月底前建成一级B升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
上述工程完成后预计可减排化学需氧量72吨、氨氮12吨。
(二)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治理减排工程(1个)
洛阳龙羽宜电有限公司2×5.5万千瓦机组废气排放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规定的燃气机组排放标准。
上述工程完成后预计可减排二氧化硫1551.25吨。
(三)非电行业脱硫脱硝减排工程(3个)
洛阳骏马化工有限公司脱硫脱硝设施稳定运行,河南翰儒食品有限公司煤改气工程,洛阳黄河同力水泥有限责任公司1号和2号线水泥窑烟气脱硝工程稳定运行。
上述工程完成后预计可减排二氧化硫1130.67吨、氮氧化物2188.33吨。
(四)结构减排工程(4个)
分别是宜阳宏盛金属有限公司、宜阳华天工贸有限公司、宜阳天宇工贸有限公司、宜阳天隆铸造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的结构减排工程。
上述工程完成后预计可减排二氧化硫393.15吨、氮氧化物87.31吨。
(五)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减排工程(5个)
宜阳县张午镇腾飞养殖场、宜阳县董王庄乡绿明养殖场、河南民正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二期、宜阳县高村乡锐通养殖场、洛阳盛仓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分别于2016年11月底前建成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建成干清粪—雨污分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档案管理符合总量减排核查核算要求并稳定运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部门联动。污染减排工作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团结协作,共同完成2016年污染减排任务。具体责任分工如下:
县环保局负责污染减排工作的日常调度,制定县域总量减排计划及实施方案,完善全县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三大体系”建设,对重点减排工程进行日常监管,负责污染减排工程的现场核查、核算工作。
县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减排重点项目的投资计划,督促污水、垃圾收费达到征收标准。
县工信局负责研究制定和发布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明确淘汰内容和责任单位,并组织和监督实施。
县财政局负责根据环保工作重点,合理安排年度预算,按照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及管理办法,管好用好环保专项资金。
县住建局负责城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建设、运行管理及中控系统的整改完善,督促和指导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
县市政局负责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的管理,并监督其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
县农业局、畜牧局负责农业源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及减排工作。
(二)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定期调度、通报制度。每月对重点减排工程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调度,每季度、半年及全年对各单位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凡重点减排项目进展缓慢、不能按期完成节点目标的,进行通报批评。二是严格执行总量预算。按照市分配我县的总量预算指标进行建设项目总量核定工作,对省、市、县重点工程项目优先受理和审批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四项主要污染物的新(改、扩)建项目环评文件;对非重点工程且总量指标较大的项目,暂缓审批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四项主要污染物。
(三)强化资金保障。各责任单位加大对减排重点项目资金投入,保证项目按计划实施。各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国家、省污染防治资金等各项扶持资金用于减排项目实施。优先重点扶持能尽快形成较大减排量的项目和脱硝、畜禽、中水回用等减排新领域项目。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开辟多元融资渠道。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投入环保设施建设资金,坚持“污染者负担、治理者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自筹环保设施建设资金,保证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
(四)加强宣传保障。污染减排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我县将继续将污染减排作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制定宣传教育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通过大力宣传节能减排新机制、新措施和新成效,宣传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治污减排、治理重点流域污染的政策、办法、措施、经验,弘扬先进,鞭策后进,强化各级政府和企业污染减排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自觉参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为深化污染减排提供强大舆论支持和社会基础。
(五)完善技术体系。一是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完善环境自动监控系统,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充分发挥自动监控系统的监督作用,加强监督性监测和企业自我监测,充分发挥监测结果在减排核查核算方面的作用。二是加强环境统计能力建设。高标准建立环境统计数据体系,对污染减排各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为污染减排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三是加强环境监管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逐步提高重点排污企业治污设施运行管理水平和各项治污工程减排能力,全面提高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