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根据投票结果,22个项目入围终评,宜阳苏羊遗址榜上有名。
苏羊遗址位于宜阳县张坞镇苏羊村西部、下村南部,面积约63万平方米。自2021年至今,洛阳市考古研究院联合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对这里进行连续性主动考古发掘,这是洛阳地区近20年来首次系统性、连续性、科学性开展的新石器遗址考古项目。作为“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重大项目,目前,该遗址发掘面积共计1800平方米,发现有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的遗存,其中以仰韶时期的为主。
在这里,考古人员陆续发现了地面铺“水泥”的房子,绘有漩涡纹的彩陶纺轮,外形似熊头的兽首石雕,粟、黍、水稻等植物遗存及相对完整的玉璧、玉璜、玉钺……数十处房址、数百座灰坑、数以万计的遗物、大小不一的各类墓葬等,将距今5800年至4100年的河洛先民的日常生活呈现在大家面前。
“人工环壕、生活区、墓葬区、湖沼等重要遗迹现象,说明这里曾存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聚落。”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史前研究室主任任广介绍,结合考古发现基本可以确定,苏羊遗址的时间跨度从仰韶文化早期一直延续到龙山文化晚期,文化序列从早到晚发展连续稳定,文化谱系一脉相承,是河洛地区迄今发现延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综合来看,苏羊遗址以仰韶文化为主,含有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东方的大汶口文化等诸多因素,其文明交融范围之广为研究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碰撞提供了新的材料。
苏羊遗址还发现了一处大型成人墓葬区,勘探发现墓葬300余座,已发掘75座。“这一墓葬区可能是中原地区迄今发现面积最大、墓葬数量最多的成人墓地,对研究龙山时期的埋葬制度、社会组织结构、社会生产技术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任广说,下一步,将重点寻找和这片墓地相对应的龙山时期先民生产、生活的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