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二

日期:2024-01-26来源:富美宜阳

在宜阳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县长张丽娟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安排部署了2024年的各项工作。


2024年的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扎实落实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锚定“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十大建设”,聚焦“融入大市区、做强制造业、统筹城与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持续抓好“三项重点工作”,着力稳定经济运行,加快推动转型发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推进现代化宜阳建设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


2024年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


做好2024年工作,必须做到五个坚定

一是坚定党的领导。

二是坚定产业强县。

三是坚定创新赋能。

四是坚定人民至上。

五是坚定筑牢底线。

具体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优平台、强集群,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坚持“抓大不放小”“抓新不放旧”,深化“龙头企业+中小产业园”发展模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风口产业加快集聚。提速发展首位产业。瞄准航空装备产业发展方向,高标准完成首位产业规划,全面梳理产业链条,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快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高质量谋划首位产业布局,倾力塑造以“智创产业园”为核心,以开发区、赵保等两个航空装备发展片区为载体,以科创产业园、联创产业园等8个产业园为平台的“一心两区八园”首位产业格局,力争首位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增速达到10%以上,着力打造全国一流、配套齐全、标准最高的航空装备生产制造基地。提质升级传统产业。以“三大改造”特别是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向风口集聚。善用资本手段和政策工具,引导企业家转换发展思维,加速总投资42亿元的前进公司电子雷管芯片生产、青岛啤酒车间升级改造等32个“三大改造”项目落地实施,指导黄河同力、中联同力新材料等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申报,支持中信重工、红日药业开展河南省优秀智能应用场景申报,力争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超11%、投资增速达到23%,规模以上企业智能应用场景全覆盖,实现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双轮驱动”发展。抢滩布局新兴产业。围绕全市“四新一装备”等风口产业,积极对接宁德时代宜阳新能源、亿特森新能源电池、源网荷储一体化、三诺智慧产业园、金石三维3D打印等项目,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

(二)抢机遇、抓项目,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抢抓政策叠加机遇,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持续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又好又快建设。聚焦延链补链招商引资。以首位产业为主导,摸清主导产业链条短板,科学制定招商图谱,实现精准招商、链条招商。借助市级统筹的谷川投资、东方龙、前瞻研究院等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探索基金招商、资本招商,引进高成长性风口产业项目。依托“六大科技产业社区”,引进优质运营商,瞄准高新技术企业构建场域载体,实现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25个,新引进国内500强或行业100强企业1—2家。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深入推进“三个一批”活动,围绕163个重点项目,持续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莱通5G电子新材料等88个项目有序开工建设,天汇镁业、华电五期风电储能等69个项目建成投产,为产业“补短板、提后劲”提供坚强有力支撑。积极争取最大资金支持。围绕中央预算内资金,特别国债、专项债等支持方向,做好现有项目分类推送和新项目谋划包装工作,尽早完成可研编制、立项审批等前期工作。统筹抓好见鹤污水处理厂、供排水一体化等项目的融资包装、审批落地。确保滚动储备项目不低于100个、资金需求不低于100亿元,力争全年争取各类资金超40亿元。

(三)建载体、转动能,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坚持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重点落到转化上,把主体落到企业上,加快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转型、产业升级。高水平推动创新主体倍增。加大高成长性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指导启航必达、博塔智能等15家企业争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宜墨新材料、航辉新材料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500万元,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85%。高标准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加快上元智能制造产业港、泉盛科创产业社区、福通创新创业工场等“六大科技产业社区”建设、招商及运营,提升创新平台承载力。引导中宸科技、海普半导体等企业深化与高校及大院大所合作,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积极引导航辉新材料、欧科拜克创建市级重点实验室,指导亿特立新材料等25家企业申报省、市级研发平台,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高质量构建科技创新生态。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强化航创基金等金融资金引导、支持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创业创新。围绕企业人才缺口,加强与河科大、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构建多层次人才保障体系。加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服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让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转化为宜阳企业的现实生产力。

(四)挖潜力、激活力,持续释放改革效能。持续激发开发区活力,以管理体制与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不断优化“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激发开发区干事创业活力,提升产发公司服务开发区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加快盘活7宗631亩低效用地,力争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以上,争创省级绿色工业园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考评进入全省同级别前20位。充分激活国企内生动力。以城投公司、兴宜公司和产发公司三家国有公司为重点,实行市场化转型,通过“产业经营、投资带动、资本运作”,提升市场开发能力,激发自身造血功能,实现做大做强。实行差异化发展,各公司围绕功能定位,通过内部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做精做强支撑业务,提升国有资本运行质量和效率,确保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绩效评价指标实现大幅提升,真正成为实力强、效益好、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大幅提高营商环境吸引力。拓宽“万人助万企”活动覆盖范围,推动助企服务从重点企业向中小微企业覆盖延伸,力争新增市场主体5000家以上,规上企业达到241家。做好上市辅导培育,针对前进民爆、嘉维轴承等重点后备企业,一企一策一专班,加快企业改制、挂牌和上市进度,争取实现上市公司零的突破。做好政务服务“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后半篇文章,全面实行“承诺制+标准地改革”,推动“交房即交证”工作常态化实施,实现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全承诺、拿地即开工”。

(五)稳预期、强信心,巩固延续消费势头。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强化城区与市区消费的衔接互动,丰富消费场景和业态,提升消费能级和水平,打造洛阳市民休闲娱乐、体验消费的“后花园”。提振文旅消费市场。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优化提升洛水昌谷、花果山、东韩等民宿的配套服务和运营水平,改造升级杏花村、赵老屯、艾情谷等乡村旅游项目。强化与洛邑古城等景区的联动对接,谋划开展冰雪节、音乐节、“两节两会一活动”等特色活动,增强“这么近,那么靓,周末来宜阳”的吸引力。支持洛水昌谷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七彩花海动物王国4A级旅游景区创建,乔庄村、东韩村省级乡村旅游康养示范村创建,推动旅游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释放体育赛事红利。以创建全国全民健身运动模范县为引领,依托丰富的体育资源、生态资源,探索发展“体育+文旅”新模式。承办好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青少年锦标赛暨世界青年锦标赛等专业赛事活动,打造宜阳高端赛事品牌。紧贴群众喜好,举办好足球赛、篮球赛、门球赛、龙舟赛、越野摩托赛等接地气、聚人气的群众性赛事活动,把体育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留量”和经济发展“增量”。提质扩容商贸市场。扩大商贸体量,加快中农联豫西智慧农商城、香鹿山镇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谋划设立汽车维修销售等专业市场。丰富消费活动,以“消费促进年”为契机,围绕国潮文创、特色美食、特色农产品、家电数码等谋划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20场次以上。持续提升大张、锦花等商圈综合体商业品质和服务功能,促进传统门店向体验店、跨界店、概念店转型,着力引进品牌首店2个以上,打造具有宜阳特色的专业市场和消费场景,提振消费市场活力。

(六)提功能、扩内涵,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把发展城市经济摆在重要位置,按照功能错位互补、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共享的理念,全面加强与洛阳市区国土空间规划对接,推动区域一体化互补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五星级酒店、颐高梦巢智慧岛全力推进,青年财富广场尽快开工,群众文化中心建成投用,让千年底蕴的历史文化之城,绽放现代化的时尚风彩。加快红旗东路与开元大道互连互通,开工建设见鹤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城西和锁营污水厂,新建供热管网4.5公里、换热站2座,改造老旧小区7个、背街小巷15条,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品质,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实施“以楼聚产”工程,积极盘活闲置楼宇,引入成熟运营商,实现商务楼宇市场化、专业化运营。加快发展直播经济,摸清电商底数,加强扶持与管理,培育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家、市级电商直播基地1个,吸引集聚青年人就业创业兴业。全力繁荣夜经济,集中资源谋划打造1个片区级特色商业街区,丰富商业业态和场景,构建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城市经济发展格局。不断强化城市管理。锚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数字城管”作用,持续开展交通秩序、市容市貌、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农贸市场等专项治理,提升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科学划分城市管理网格单元,建强邻里中心服务主阵地,丰富服务业态,以“小网格”做实城市“大管理”,持续营造韧性、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让群众和游客感受宜阳、乐享宜阳、爱上宜阳。

(七)兴产业、拓渠道,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深入实施“151”工作举措,持续做好防返贫监测与精准帮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总产8.3亿斤以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粮食安全“两条底线”。做大做强富民产业。围绕“北椒南药”产业布局,以双椒融合产业园和中药材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为引领,建设5000亩5G数字麦椒产业园、5000亩艾草产业园,打造10万亩麦椒产业带和10万亩中药材产业带。实施肉牛产业“2211工程”,新建扩建千头以上肉牛养殖场2个,创建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10个、示范户100个。积极盘活伊众万头肉牛养殖场,力争肉牛饲养量达到9万头以上。提速提质乡村建设。探索实践“千万工程”先进经验,整合5050万元,重点打造以香鹿山镇、柳泉镇、韩城镇、莲庄镇为核心,以乡村建设为基础、产业为支撑、治理为保障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及示范带。持续加强“供排水一体化”管理和运营,实施规模化集中供水通组入户工程,确保通组入户率达到70%以上。统筹抓好村容村貌提升、路网建设等工作,新建和美乡村15个,打造宜居和美新家园。抓实抓细乡村治理。积极探索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市场化运营路径,择优选择30个村为试点,为每村提供贷款50—200万元,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打造15个特色产业示范村,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持续增加。

(八)惠民生、暖民心,擦亮民生幸福底色。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接续推动民生保障再上新台阶。积极扶持就业创业。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工作,多措并举稳岗扩岗,新增技能人才9000人、城镇就业5800人以上,让群众就业有“术”、致富有“路”。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锚定“全市教育第一方阵”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实施教育均衡提升“六大工程”,投资1.3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9所,持续推进小规模学校合点并校,着力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推动教育软硬件同步提升,让家长更有期待、孩子更有未来。全面升级医疗服务。投资5.84亿元,加快县医院急危重症救治大楼、中医院病房楼、第五人民医院迁建等项目进度。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支持县医院与省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中医院与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协同发展,打造区域医疗高地,使广大群众足不出县就能享受优质便捷的高水准医疗卫生服务。优化提升养老体系。以医养结合为重点,深化“五级四类”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政府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提升居家社区机构全链条医养结合服务,以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构筑舒适安全的养老“生活圈”,打造豫西养老服务新名片。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纵深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开展文化惠民演出不少于300场,把公共文化设施建到群众家门口,把文化活动送到心坎上,让群众生活有“烟火气”,更有“文化味儿”。做好苏羊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实施文物保护和博物馆数字化保护展示工程,加强非遗保护和合理利用,让宜阳的历史文脉延续传承。提升生态保护水平。持续做好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争取柳泉镇、董王庄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完成市定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目标,争创环境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县,确保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县复核,让“一河碧水映船城”。坚决守护社会安全。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突出位置,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完善修订各类预案,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能力。紧盯“双拖欠”、问题楼盘、涉法涉诉、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