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 “双椒一药”不一样

日期:2024-04-26来源:

“洛阳山色接宜阳,夹道峰峦峙两行。行到宜阳山更好,锦屏十二列青苍。”清代诗人郑銮如此赞美宜阳山色。

2400多年建县史的宜阳,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

宜阳不一样在三山六陵。

平原是河流冲积而成的,宜阳三山六陵的耕地是地球原貌千万年风化而成,褐土、棕色土中含有多样的矿物质,加上含钙层和腐殖质层,对于农产品种植来说,种什么都别具一格、不同凡响。

好土出好物。于是,宜阳“北椒南药”的特色产业布局,成就了宜阳成为“中国生态食材花椒之乡”“中国中医农业之乡”。

“宜阳不一样”品牌是宜阳县政府指导下的区域公用品牌,也是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

宜阳,真的不一样。


宜阳花椒别样红


宜阳的第一个不一样,是花椒。

花椒一名,最早有文字记载是在《诗经》里,是我国原产的一种干、枝、叶、实具有浓郁辛香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宜阳花椒色泽艳丽、粒大肉厚、清香扑鼻、麻味醇正,精油含量达到6.47ml/100g(国标一级≧3.0),不挥发乙醚提取物达到12.5g/100g(国标一级≧7.5),是花椒产品中的上品。


宜阳花椒的品质为啥这么好?

宜阳平均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并且相对集中,十年九旱,延长了花椒的生长期;降水集中又能在花椒生长的关键阶段提供了水分保障,加上中氮低磷富钾的土壤结构,共同促成了宜阳花椒上佳的品质。

河南省林科院花椒课题组化验数据显示:宜阳花椒麻度、精油、不挥发乙醚提取物均高于陕西韩城花椒,气候、土壤是关键因素。

2020年12月,宜阳花椒荣获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标志着宜阳花椒入列“国家队”。

宜阳花椒品质好,自然风行天下。

陕西韩城有名的花椒经纪人锁文秀,每年十数次地穿梭宜阳山乡。

锁文秀说:宜阳花椒粒大肉厚、麻味醇正,消费者认可,我们这些做生意的自然要抓住挣钱的机会了。

重庆人喜麻辣,天天吃火锅。

花椒作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调味品,谈起宜阳花椒,一直从事花椒、辣椒等调料生意的重庆商人洪德飞伸出大拇指:“宜阳花椒要得!”

宜阳花椒以其优良的品质如墙内黄花引来八方宾客的流连回眸,走向亿万家庭的厨房、万千酒楼与餐厅,留下一世清香、万古风流。

宜阳花椒是富民椒。

马窑村,位于宜阳县锦屏镇。是一个“靠山不是山,靠川不是川,农业缺水利,工业无资源”的穷山村。

2001年开始,村党支部广泛发动群众开始在村内的坡耕地上种植花椒。

2016年,村里又建立了马窑花椒交易市场,花椒收购、调味品研发、加工销售,样样俱全。

山沟沟变成了“金沟沟”,秃山岭种上了“摇钱树”。如今,马窑村房前屋后、沟沟畔畔全部种上了花椒树,全村花椒种植面积3000亩,年产鲜椒240万斤,成为豫西地区名副其实的花椒种植第一村。

花椒芽菜酱、红酒米椒酱等特色产品,产品远销四川、湖南、山东、河北等地,也成为海底捞、锅圈食汇等知名餐饮连锁机构的首选,宜阳花椒卖得火爆。

小小花椒“一石激起千层浪”。莲庄镇第一时间到马窑取回了“真经”,就地施展,短短一年时间,8000亩土地上,椒香一片。

“艾草之乡”董王庄乡,推广种植1.2万余亩,花椒成为该乡除艾草之外另一项重要富民产业。

香鹿山镇,把16个山区村全部纳入花椒产业发展示范区,种植花椒4万亩,形成了1个万亩花椒示范园和8个千亩花椒示范园,形成长达21公里的万亩花椒产业带。

花椒产业在宜阳“花开遍地”。

2023年,宜阳花椒种植面积13万亩,年产鲜椒4000万斤,受益4万余名椒农。

在宜阳,花椒种植引发产业脉动,是产业兴、乡村富的振兴蓝图上鲜亮的一笔。

麦椒套种样式新

除了花椒之外,宜阳的第二椒,是辣椒。

在宜阳,沟沟壑壑,山山岭岭的褐色土、棕色土地上,产出的辣椒颜色红、辣味长、香味浓,畅销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

宜阳辣椒,是2024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宜阳辣椒种植方式同样“不一样”,那就是“5G麦椒套种”。

4月20日下午,宜阳县韩城镇桃村村一块麦田,一台多功能辣椒直播机正在作业。

随着直播机缓缓行进,麦垄间白色塑料薄膜平坦铺设,辣椒种子被均匀播下。

播种、覆膜、培土一次到位,现代化机械全操作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成本。

藏粮于地,藏“钱”于技。

“麦椒套种”的种植模式:每年秋冬季播种小麦时,农户在土地上提前预留种植辣椒的间隙,待次年4月左右,在预留地上播种辣椒。

辣椒不抗寒,相较于传统的净作种植,种植辣椒的时候,小麦已经亭亭玉立,正好给辣椒苗“遮风挡雨”;辣椒苗低矮,在小麦扬花灌浆阶段,大田里通风、透光,促使小麦穗大籽粒饱满,并不影响小麦高产。

小麦收割后,大田都给了辣椒,辣椒如鱼得水,茁壮成长,到了收获季节,宛若百元人民币,红彤彤一片。

2022年以来,宜阳县不断探索“麦椒套种”模式,着力打造全国“麦椒套作”数字辣椒模式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特别的“宜阳不一样”。

利用5G+数字农业,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大田物联网测控、遥感监测、智能化精准作业等数字化系统,发展以“种、管、收、加、储、销、服”七大产业环节为核心的数字辣椒产业,引领带动全县规划实施数字化、规模化、集约化麦椒套作10万亩。

全国数字双椒模式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是宜阳“双椒”产业园的目标。

宜阳“双椒”产业园以辣椒、花椒为主导,围绕“种、管、收、加、储、销、服”各个环节,充分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成数字双椒产业社会化全产业链专业综合服务平台,打造豫西地区优质双椒交易中心、产品集散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价格指数中心、母本繁育中心,引领带动全县规划实施数字化、规模化、集约化。

产业园占地125亩,总投资10亿元,建设1个烘干中心、1个花椒智能冷库、2个辣椒智能冷库、1个加工车间和1个育苗工厂等6个项目。

宜阳县副县长李建芳说:今年9月底,项目建成后可培育新农人300人,每年带动就业2000人次以上,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


中药产业图景新

宜阳县不一样的土壤结构、地形以及温、光、水、土等资源,也是优质中草药的适生地。

2023年12月,河南省第一批道地药材目录公布,宜阳县的艾叶、丹参、菊花、皂角刺榜上有名。

“中国艾草之乡”宜阳县董王庄乡,依托地形复杂多样、野生资源丰富等自然优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中药材种植。

采取种植、收购、加工、销售、旅游、康养“六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董王庄乡在乔庄、赵坡等20个村发展艾草种植1.8万亩,引育艾草收购加工企业35家,年均加工艾草8000吨。

如今,艾草产业园、艾草体验馆、艾情谷康养中心、万亩金艾产学研示范基地,个个都是金字招牌,“中国艾草之乡”名不虚传。

在香鹿山镇大柳树村中草药种植基地,眼下正是一派繁忙景象,群众忙着挖坑、栽种、覆土、填压,将一棵棵丹参幼苗移栽到地里。

近年来,大柳树村中草药种植基地共投资65万元,丹参、白术、苦参等中药材连片种植1057亩,成为村民致富的希望。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宜阳县,越来越多的乡镇循着药香,把振兴路越走越宽阔。

樊村镇,打造万亩道地柴胡示范园,投资建成800平方米中药材初加工及收售车间,延长了产业链。

白杨镇,发展连翘、红花等千亩以上中草药集中连片种植,打造了3000亩特色中药材连片种植示范带。

丹参、连翘、柴胡、防风、黄芩、决明子、艾草、苦参、射干等成为宜阳主要的药材种植品种,并形成了以樊村镇柴胡、白杨镇连翘、赵保镇丹参、董王庄乡艾草4个乡镇为重点的核心种植区。

2023年,药材种植规模近10万亩,鲜药产量约5万吨,中药材企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00余家,加工企业15家,产值达到10.2亿元。

中医药产业集群式发展,让宜阳有了新的“不一样”。

特色药材种得出、种得好,也要卖得好、销得旺,延长产业链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龙头带动是核心。

宜阳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健康产业。

河南红日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入驻宜阳,凭借一流的生产线,完备的药材炮制、提取浓缩、制粒、包装等生产工艺,促进了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销售和医药新品的开发,制定行业标准71个,占河南省中药行业标准的50%以上。

除了在宜阳县发展中药材种植外,红日药业还联合当地中药材合作社、乡镇等,每年在河南市场收购中药材1000万余亩,带动就业1000余人。

像红日药业这样的企业,在宜阳还有13家。

以中药草为主要基因的文旅项目正在宜阳萌芽。

董王庄乡,以艾草为纽带,建设“艾情谷漂流”旅游景点,形成“艾草之乡”独特文旅品牌。

赵保镇,以决明子、丹参种植基地等为依托,建设“红岭欢乐谷”旅游景点,带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产业发展,推动价值链转化升级。

白杨镇东庄村,千亩连翘基地,春季花开时节,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大量周边游客。

60余家艾灸保健馆遍布宜阳城乡,传承艾草文化,享受自然保健。

休闲观光农业、艾草保健、艾灸人才培训等新业态,推动宜阳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

宜阳中药材产业,迈进新时代。

灵山秀水、生态宜阳。

川区、盆地、丘陵区、山区,构成了宜阳5大区域,造就了不一样的宜阳,以宜阳双椒融合产业园和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核心,带动双椒、中药材种植近30万亩,“北椒南药”的产业布局,初具规模、已见成效。

宜阳,真不一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

宜阳是传统农业大县,农业资源优势明显,但短板弱项也在农业。近年来,宜阳立足洛阳环都市区功能定位,建设“宜居宜业、富强宜阳”,发展特色富民产业,推进城乡融合,正重塑农业、重塑乡村。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生命力,特色是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走特色产业结构调整之路。宜阳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要求、探索新思路,立足优势,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农业产业的切入点、突破口、增长点,持续厚植发展优势,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群众参与”发展模式,通过规模化种植,提高特色农业产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大力发展以花椒、辣椒和中药材为主导的“双椒一药”特色农业产业。

走特色产业项目带动之路。宜阳通过建基地、强龙头、聚集群、建园区、育品牌、促融合,突出发展双椒融合产业园和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突出按照每个产业都有一个或几个龙头企业带动,以企业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健全完善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推动现代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促进富民增收。

走绿色产业发展之路。宜阳充分践行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借助“5G智慧农业”“椒麦套种”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让科技为产业注入活力,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绿色品牌已成为宜阳县现代农业生产的主色调。2023年年底,宜阳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也是河南省当年唯一入选县区。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宜阳,真不一样!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