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葺一新的张坞镇苏羊村里,省级“非遗”“苏羊竹马”表演开始了!在宽阔的广场上,只见演员穿戴鲜亮整齐,把竹篾扎成、裱糊彩纸的竹马吊扎在腰间,鱼贯而出,模仿着骑马的各种动作,时而单行、时而双列,摆出各种阵法,让观者看得眼花缭乱、喝彩不断。
“跑竹马,头一个条件是场地要广,这样‘马’才能跑出气势,营造‘万马战犹酣’的宏大场面!”现场,一位表演者说,跑竹马,最讲究一个“跑”字,跑出姿态、跑出阵势、跑出气势是跑竹马的三大要领。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那就是跑竹马时,要求表演者一直要脚尖点地跑。跑马的动作有“喝马起跑”、“催马小跑”、“放马轻跑”、“纵马快跑”、“勒马倒跑”、“吁马停跑”等。在跑马的过程中,表演队伍要不停地变换阵式,跑单列时犹如一条长龙,有“老龙摆尾”、“卷干馍”等花样;跑双列时,又有“单十字梅”、“双十字梅”、“五盏灯”、“七盏灯”、“九盏灯”等阵法,变化多端,蔚为壮观。
据文献史料记载,“苏羊竹马”是传统民间社火的一种表演形式。其以心传口授传承,内容来源于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与吴起操练军队的各种阵法,如“五盏灯”、“七盏灯”、“九盏灯”,分别为孙吴兵法中的“五星阵”、“七星阵”、“九星阵”;“单十字梅”和“双十字梅”是孙吴兵书上讲的“四门坚守阵”和“八门金锁阵”等等。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卓越的军事才能,将其用于作战的阵法融入民间传统舞蹈,逐渐演变成今天跑竹马这种表演形式。历年来,“苏羊竹马”都是重大节庆、庙会上必演的节目,深得当地人喜爱,最多时一次有上百人同时表演。近几年,苏羊村人大胆改革,不但改变了“传男不传女”的传统做法,还经常组织竹马培训班,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竹马表演中来。今年,他们又对竹马的表演形式做了新改进,使表演场面更为壮观,让元宵佳节真正“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