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保大众图书馆:精神食粮传薪火

日期:2025-09-15来源:洛阳日报

在宜阳县赵保镇东赵村有一座大众图书馆,二层歇山顶仿古小楼掩映在田园风光中,外观漂亮,红色气息浓厚。

这座图书馆诞生于抗战时期。1938年初,共产党员张剑石回到家乡东赵村复建党组织,开展救亡运动。7月,中共宜阳县委重建,赵保革命形势良好,被誉为“小延安”。

为了发展党组织、培养抗日救国人才、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开展,1939年秋,张剑石创办屏阳中学并任校长,宣传抗日思想、培训骨干力量,使赵保成为豫西地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屏阳中学开设了大众图书馆,不仅学生阅读方便,群众也可借阅图书。当年,大众图书馆里藏有不少进步书刊,比如一些马列著作、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都是共产党员黄振东从洛八办背回来的。图书馆还订了《新华日报》《群众》《解放》等进步报刊,为渴望革命真理的青年人提供了精神食粮。许多有志青年在这里汲取力量,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1944年日军入侵豫西,斗争形势愈加严峻,屏阳中学校舍在战乱中被日寇焚毁,大众图书馆也成了残垣断壁,学校被迫停办。

筋骨虽断,精神不灭。屏阳中学和大众图书馆依旧在岁月深处闪烁着光芒。1984年,身在外地的老校长张剑石带头捐款捐物,委托张兆功组织老党员集资,号召群众捐书,移址重建了大众图书馆。

此后,宜阳县委宣传部、洛阳市图书馆先后捐书,目前重建的大众图书馆藏书达到1.2万册,成为传播信息、科技兴农的窗口。洛阳市图书馆将其纳入我市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为其提供大量图书资源和阅览设施。

赵保在革命年代被誉为“红色堡垒”,红色精神传承至今,而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大众图书馆也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照亮知识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