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信,1922年8月生,宜阳县柳泉镇沙磨村人,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在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参加工作。历任战士、缮写员、指导员、政治侦察员、团特派员、13军政治部保卫部科长、处长、陆军第37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昆明军区军事法院院长、昆明钢铁厂军总代表、昆明军区军政干校副政委、昆明陆军学校政委等职,1983年10月离休,正军职干部。
王民信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求索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王民信幼年时曾在村里读过几年私塾,1938年,16岁的王民信转入宜阳县柳泉小学学习。当时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作为一个热血青年,他苦苦寻求国家民族以及自己前途命运。在教员张惠生和麦子璋的启蒙介绍下,他于1939年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王民信被党组织安排到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除做行政工作外,还做秘密保卫工作。竹沟和皖南事变后,办事处同志每日枕戈待旦,准备应对突发事件。负责保管党内文件的王民信,带着蜡烛、汽油和火柴,随时准备烧毁文件,与敌人以死相拼。1941年4月,为应对突发事件,王民信随办事处20多个干部北上,途中被国民党肖支队扣押,敌人怀疑他是八路军要杀他,但查不出任何证据。三天后,他虎口脱险,找到了八路军129师386旅第16团。1942年~1943年,他先后在率司令部当缮写员和卫生处指导员,经历了历史上最为艰险频繁的反“扫荡”战斗。他三次带着20多个伤病员到深山老林躲避,成功地与敌周旋,躲过了敌人搜山。一次上级要他带领四位首长夫人到敌占区隐蔽,应付日本鬼子扫荡。在锄奸科两名同志的协助下,他们到长子县石哲据点附近,找了一个维持会长掩护,三天后安全返回,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1943年3月,王民信调旅政治部锄奸科作政治侦察员。他对沁水县端氏镇的地理历史、敌特破坏情况和社会情况作了大量深入的调查,并写出书面报告,受到了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罗瑞卿的表扬。1943年一次反扫荡中,在紧急情况下,王民信及时处理了一个散步谣言,又指引鬼子挖走我军埋藏物资的汉奸,清除了司令部驻地的奸细,保护了我军安全。
1944年延安整风运动开始。4月,王民信到太岳区党委整风学校参加学习。通过一年理论学习,作个人思想、历史检查,进一步加强了党的观念,坚定了革命信心。学习结束,王民信被任命为长子县大队(独立团)特派员。一年后,独立团与772团合编为10旅28团,王民信任10旅28团特派员。
1946年在解放战争防御阶段的几个战役中,由于王民信在战时政治工作、战斗动员、战场鼓动、战场救护、收容俘虏、维护战场纪律,特别是训练解放战士300多人的工作成绩突出,团给王民信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模范班干部”称号。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我军强度黄河,把战争引入蒋管区。王民信除做好内部锄奸、纯洁部队工作,还协助征粮队借粮,宣传新区政策,发动群众支持军队等工作。1948年4月洛阳解放,王民信参加接管工作,破获国民党靖总队潜伏特务组织,缴获特务组织,缴获电台一部,俘获台长等多人。在战略决战的淮海战役中,王民信奉命训练了150名连队政工干部,及时输送到前线参战,解决了作战部队的急需,立大功一次。
淮海战役后,王民信调第13军政治部任保卫一科科长。在渡江战役中,他与部长于克法在渡江部队进行防谍工作,抓到一个军事间谍,审讯后,借用“蒋干盗书”的反间计,放其回归,搅乱敌人的兵力布置,配合我军渡江战斗。解放戈阳后,他抓到一个军统特务。在南昌接管时,曾单枪独闯“人民革命军总部”,协助刘有光政委改编“人民革命军”。进军广西廉江后,王民信奉命接收训练1500多名俘虏军官,筛选后留下300人带到云南工作。
1950年1月,13军进驻开远县,王民信到县军代处负责社会治安工作,收容了2000余国民党散兵,收缴枪支297支,查禁鸦片烟馆20余处,取缔了反动会道门、妓院等。同年4月,兵团调王民信到省军管会公安部帮助工作。受刘子毅部长委托,他先后审讯了军统特务保密局西南区区长徐远举、副区长周养浩、经理处长郭旭、总务处长成希超、云南站长沈醉、贵州站副站长汪剑英;中统特务云南调查室主任孔秉礼、查宗藩、刁寄萍;国防部二厅长沈蕴存、云贵特派员公署参谋长温天河等11人。他坚持用真理征服他们的思想,用政策开启他们的再生欲望,用智慧改变管理和审讯方法,感化他们,使他们降服。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最终于战胜了这些罪恶累累的特务,使他们心悦诚服地彻底坦白交代了国民党的“应变计划”、“潜伏计划”、“游击计划”、“破坏计划”、“还乡计划”。军统系统交代:在全国布置了140个潜伏组,1949年底与台湾有联系的38组电台,在西南布置了15个游击区对负责人都有任命。中统系统交待:已在滇南布置了15部电台作潜伏和随军用,并派温天河来滇与李弥联系建立云南游击武装和情报网等等。王民信又奉命将徐远举等7名要犯乘机送往重庆西南公安部。由于任务完成好,受到领导称赞。
回开远后,王民信根据掌握的情况,与蒙自公安处长徐廷珍研究,决定军、政、民密切配合,在滇南打一场反潜伏特务的战役。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军民合作,破获特务组织8个、电台10部,其中军统、中统、国防部二厅潜伏组各2个,法蒂殖民军从空中和陆地派遣特务组织2个,缉获了一批特务分子。为巩固滇南边疆作出了贡献。军政治部给王民信记特等功一次。
1955年王民信被任命为38师政治部主任(未到任),1956年3月到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58年10月毕业后任37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被评为“文化教育积极分子”,参加了“全军文化教育积极分子”大会,受到奖励。
1965年8月王民信调任昆明军区军事法院院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王民信到省军管会学生组、政法组工作。由于能实事求是,弄清情况,合理解决处理问题,既是两派谈判、处理重大案件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69年10月,组织派他到昆明钢铁厂担任军代表、革委会主任、核心小组组长、党委书记。在昆钢4年间,他坚持党性、反对派性,认真作三派的大联合工作,开展“一打三反运动”,整顿工厂秩序、整党建党、整顿企业、建立规章制度、开展劳动竞赛、奖励先进生产者,使昆钢实现了由乱到治的转变。特别是在解放干部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662名科以上干部解放了98.5%。生产连年增长,基本建设进展迅速。他进厂的1969年昆钢年产钢8万吨,1970年达11万吨,1972年产钢21万吨、铁27万吨、钢材19万吨,1973年军代表撤出那年,产钢28万吨、铁34万吨、钢材21万吨。基本建设的20个项目的收尾工程全部完成。
1973年王民信调回部队先后担任昆明军区政干校副政委、昆明陆军学校政委等职。在军队院校工作10年中,凭着对党的忠诚,他坚持党性,反对派性,坚持实事求是,尽量排除来自“左”和“右”的干扰,正确执行党的教育路线和办校方针,特别是在选调、使用干部上,坚持任人唯贤干部路线,在贯彻省委26号文件《纠正“划线站队”的错误》,抵制“反击右倾翻案风”以及粉碎“四人帮”后的“揭批查运动”中坚持正确认识干部,正确对待群众,学校运动进展稳妥,得到了组织和广大干部的好评。军区三大机关学习班先后在军校举办,军区领导夸他说:“你帮了大忙,立了一大功”。
离休后,王民信依然坚持学习理论知识,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历史知识。除练习书法、锻炼身体外,还努力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部队编写军史,撰写纪念文章、回忆录,为学校、企事业单位作报告等,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并注重子女教育,建立文明、和谐家庭。先后被成都军区联勤部和军区评为“先进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