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南京的宜阳人——记南京豫宜客运公司原董事长李豫生


  20世纪80年代初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
  这春风在他心里掀起层层涟漪。李豫生这个性格刚强头脑灵活又有文化的豫西汉子,感到有一种东西压在心头,难以释怀。
  他,1932年出生于宜阳县高村乡王莽村。自幼聪慧,博闻强识,中学毕业被选入教师队伍,工作业绩出类拔萃。由于疾病作祟,被迫离职休养,这一休养,就是20多年。抑郁愁苦,经风历霜,20年的艰难岁月,他失去了少年风华,转眼之间已经50余岁。
  是啊!人生能有几回博?难道就这样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
  不久,他到南京办事,背着鼓囊囊的行李,徘徊在长途汽车站,映入眼帘的是一群群滞留的乘客。他了解到苏州、无锡、上海普遍存在旅客乘车困难,特别是沪宁线尤其突出。一个念头在脑海萌生,如果办个客运公司,一来缓和南京客运紧张,二来为个体户排忧解难,同时也可增加个人收入。于是他毅然决然地作出决定:到南京闯荡,创办客运公司。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究竟如何发展,人们大多处于观望状态,人人谨小慎微。自己又是外省第一家到南京经商的个体户,为了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他铺开信纸,奋笔疾书,情真意切地向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陈述了自己的想法,时任南京市委书记迅速作出批示:“应予支持,并给方便。”拥有400万人口的南京,果断地向这位来自豫西的个体户大开绿灯。
  豫宜客运公司于1985年2月12日上午在南京火车站广场开业剪彩。南京市、宜阳县政府的有关领导参加了典礼。4辆披红挂彩的轿车,带着河南人民的重托,带着南京人民的期望,分别向扬州、上海和杭州3个方向驶去。第二天,李豫生和豫宜客运公司的名字,同时出现在《新华日报》、《南京日报》上,电台、电视也不失时机地进行了报道。李豫生作为外地农民企业家代表,成了南京市的新闻人物。
  公司刚一开业,困难便接踵而至。因为没有停车场,没有卖票地点,旅客该在哪儿上车?一连几天,人找车,车找人,有时一趟仅拉七、八个人,有时竟连一人也拉不到。司机和车主的情绪一落千丈,后来干脆向他发难。跑扬州的车主有意刁难他,预售票后,不按时发车,又提出无理要求,他只能另雇车辆顶班。加上跑杭州的两辆“大黄河”出了事故,4辆车只剩1辆,公司严重亏损。他咬紧牙关,四处奔走,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呼吁争取支持。市交通局于志龙十分同情他的处境,在《南京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在南京落脚为何这般难?》的报道,引起强烈反响,时任副市长李英俊接连两次去找他帮助解决困难,驻军首长、各有关部门都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停车场终于确定在南京火车站西侧,南京长途汽车站所在地中央门。
  客运公司筹备之际,李豫生想尽了办法,为组织车辆,他干脆住在洛阳站西侧的旅社里,一个车主又一个车主的走访,一家一家地商量。听说三门峡有个人想去,他就三番五次地跑来跑去,硬是说动了车主。就在公司开始运行不久,有人公开闹起了分裂,要撕毁原定的抽成协议,也就是这个车主,竟写出十几页厚的材料到有关部门告状,说他是骗子,是皮包公司,比资本家还恶,比秦始皇还厉害。为人忠诚而又刚毅的李豫生,面对此情此景,据理力争又好言相劝。他认为,公司内部有问题是经验不足造成的,只要认真面对,对症下药,搞好整顿,是可以解决的,但对不顾大局,故意调整的决不能姑息迁就。为此他快刀斩乱麻,毅然辞退了这个闹事的车主,进一步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
  被辞退后该车主先是跑扬州参加了另一家个体公司,别有用心来到南京占住头班车,还瞅机会把李豫生的孩子打了一顿。李豫生找到有关部门,当事人推脱不管,他愤怒了,冲那人大发雷霆。与此同时谣言四起,有人扬言,非把李豫生赶出南京不可。有人散布,李豫生偷税漏税,违法乱纪等等。在这最困难的时候,连他的一些近亲也多次索要原来的借款。儿子劝他回家,免得受这窝囊气。他满眼含泪地对孩子说:“志远,你说咱输理不输理?要是输理,你爹甘愿受刑。要是不输理,你回,我不能回去。你爹啥时候服过输,我要把官司打到底,南京打不赢,一直打到中央,中央再不赢,长江就是我的葬身之地!”就这样凭着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他一边打官司,一边重振旗鼓,到1986年公司又恢复了生机,由3部车发展到6部车,李豫生的眉头又舒展开来。
  道路仍不平坦。公司运行中几个车主背着他偷逃费税。从扬州传来消息,查出豫宜公司的一部车没买养路费,该车主怕事,连夜开车逃回河南。这一连串的问题,终于被汇报到南京市委、市政府,有人幸灾乐祸,盼着他快滚回河南。李豫生虽说心里没鬼,却也捏着一把汗。南京人民对这个新兴的客运公司再度显示出诚挚的厚爱和宽容。几天后时任南京市委书记又作了批示:“放宽搞活,加强管理,整顿提高”,短短12个字给他吃了定心丸。也指明了今后的路,他下定决心抓好整顿工作。
  宜阳县政府派出了经联社主任,南京市也派出了有关人员,大家齐心协力,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少买养路费的缺多少补多少,偷税漏税的坚决补齐。整顿的结果,6辆车被辞退了4辆。他只得披挂上阵,重新组织车辆、人员,公司很快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经历了几番风雨,送走了几度春秋,雪球越滚越大,公司实力越来越强。后来又整体加入宁扬专线股份公司,拥有每辆价值百万元以上的豪华客车9辆(9股),从业人员由1987年的18人增至29人。同时开设汽车配件商店2个,从业人员6人,给南京大客运输送司机15名。李豫生成功了!他终于在南京站稳了脚跟。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李豫生也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他一刻也没忘记养育他的这片热土,决心用实际行动报答乡邻。设立了“文学创作奖”,奖励全县在校学生的优秀作品;设立了奖学金,奖励本村优秀师生;资助家境贫困的学生;村里修建校舍、架桥铺路、兴办水利率先出资;乡邻如有急难慷慨解囊竭力扶持。2004年72岁的李豫生,把公司交给两个孩子管理,回到家乡,投资10万元,带领乡亲们,在长达3公里面积约47公顷的河滩上,嫁接果树18000余棵,建立起“贵妃梅”基地,要让这种有美丽传说的果子为乡亲们带来好运,使他们尽快脱贫致富。(贾拴鹰)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